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有不同的感受与看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方式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作用,而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初  相似文献   

2.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读者个体的再创作过程。文本本身具有的潜在性与多元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但片面强调“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致使语文教学走向盲目化、浅薄化,既不能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尊重作者,精研文本,读懂本意,是多元解读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过程,是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是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力度,避免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阅读方法,进行自主的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在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本文首先介绍了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是读者个体的再创作过程.文本本身具有的潜在性与多元性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但片面强调"多元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致使语文教学走向盲目化、浅薄化,既不能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尊重作者,精研文本,读懂本意,是多元解读的前提与基础.同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读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关注终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并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能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杜绝过分解读成为一个关键,其实一些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也存在过分解读的问题。因此,处理好个性化阅读与过分解读的关系成为教师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对文本的阅读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堂上搞好评点批注,有利于学生深刻解读文本,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以对文本的阅读为载体的。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课堂上搞好评点批注,有利于学生深刻解读文本,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11.
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占华 《天津教育》2021,(5):107-108,111
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强语文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中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及教学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并不是很理想。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着阅读文本陈旧、提问方式单一、讲解刻板等问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科书编写者及教师共合作让阅读文本生活化、问题设计多样化,问题呈现情境化及教师鼓励多样化。同时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吴国干 《成才之路》2021,(11):78-79
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学习方法。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多推敲、多体会、不过度、多方法的文本细读,让学生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章探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以丰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本文试图在阅读教学中,寻求出处理好这些对话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以推进阅读教学高效展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有限的语文阅读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无限的"思维文化"是语文阅读教学实现有效性的重要使命。文章立足于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反思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鲜明地提出"学"在文本阅读中的意义,对学生积极阅读心态的培养和调整、学生的阅读视野的提高及阅读理解中的想象与思辨的引领提出了有创意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周彩霞 《天津教育》2021,(8):184-185,188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通过一篇很长的文本来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文章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多数情况下都是无用功,不仅无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无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十分有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它体现了主体间性哲学的意蕴。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它遮蔽了学生心灵碰撞的感受,影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通过主体间性阅读教学的建构,反思当今的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与创造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主体间性阅读教学是弘扬主体、彰显个性、注重合作、促进创生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陈慧 《创新人才教育》2020,(1):66-68,7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丰富教材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新知的好习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培养他们的资料查阅能力时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课前为学生指明方向,由"扶"到"放";二是课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彰显个性;三是课后要丰富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记忆感兴趣的内容;要拓宽学生处理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搭建展示信息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研究性阅读教学不同一般的阅读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创造性的教学目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研究性延伸阅读为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独立发现、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人文素质。研究性延伸阅读以课内的知识为基准点,广泛收集课外的可比资料,经比较性阅读或专题性阅读,进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主张教学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积极开展课外专题性研究与阅读;并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个性化,倡导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