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这一教学内容,可见该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如何充分挖掘“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内容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在此,笔者结合我市一位优秀教师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冯丹 《地理教育》2009,(1):31-32
一、关注新旧教材案例处理的差异,提高课堂成效 在2002年4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作为选修内容在人教版现行高中地理(下称“旧版本”)教材中呈现,在新编实验教材(下称“新版本”)中这部分内容却以必修教材的形式出现,充分体现出这部分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列表(表1)分析其异同。  相似文献   

3.
并非小问题2 0 0 1年秋新学期开始 ,使用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的老师们看到了教材编排的一个变化 :对字词练习的内容做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它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教材改革极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也可以说 ,这是非新课程实验教材去适应新课程理念与环境的一种做法。这仅仅是教材编写技术上的改变吗 ?它意味着什么呢 ?大修订“新”教材中 ,原来课文后面的“读读写写”被删除 ,“基础训练”中的字词练习内容被现在的“积累·运用”中的“读一读背一背”取代。可以说 ,单从教材呈现形式来看 ,几乎看不到原来字词练习的影子。对使用惯了“老”教材的一些教…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是将某些概念、原理、观念和事实等学习内容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开展教学的方式,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案例学习列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根据新课标编制高中地理实验教材时,如何实现在教材与案例教学的互动过程中使地理教材的编写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编写地理教材就是就此问题的一个新尝试、新探索。“案例分析”式教材不仅可以将案例研究的学习方式融入高中地理教材,而且这种教材的出现又可以促进案例教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付蓉 《物理教师》2011,32(2):21-22
1案例背景 “有用的物理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前言“让我们起航”中的第2节.“物理是有用的”这个内容,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也不论是上海课本还是其他省市课本,都是引言中常有的内容,但是对照其他教材我们会发现,这个内容在这本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中被重视了很多,不仅是笔墨增多,还被单独作为一个章节,  相似文献   

6.
钱郁 《中学生物学》2006,22(1):20-22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1关于“伴性遗传”内容的教学设计案例在“伴性遗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对红绿色盲症的例证介绍过程中,教材直接给出结论即红绿色盲症是一种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1、天体质量的计算。2、发现未知天体。(发现海王星、冥王星)在长期的教学中,大家比较重视“天体质量的计算”的教学,因为它的内容比较具体,也可能直接成为各类考试的试题;而对“发现未知天体”这一内容,则普遍缺乏重视,有的当科普知识作简单介绍,有的甚至作为自读教材,让学生自学了之。普通高中教材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在其“内容标准”中增加了“科学探究”;在其“课程目标”中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正是新课程标准的“亮点”。而本课“发…  相似文献   

8.
一、“数一数”单元教学目标过于单一,内容单调,能否将其与“比一比”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 (一)为什么将“数一数”和“比一比”两部分内容分开编排 “数一数”“比一比”以及“分类”三部分内容在原通用教材中均编排在“准备课”一个单元中。实验教材将它们分开编排,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相似文献   

9.
小学美术活动课目前尚缺乏正式教材,如何在无教材和统一要求的条件下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利用语文教材中艺术性较强的课文开展美术活动课是一条较佳途径。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有关美术知识,而且能丰富活动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受到多种艺术因素的熏陶,提高其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众所周知,美术一般指绘画,它是一种造型艺术。但就“艺术”而言,其范围是极为广泛的,不仅限于美术,而且包括文学、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凡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典型社会意识形态均可称为艺术。正是由于如此,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在数学教学中,围绕用好新教材,突出实验性的目标,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探索一:新教材中“用数学”置换旧教材中的“应用题”教学片断:“用数学”。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47。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一幅图画,画上有4个小学生在草地上捕蝴蝶,有2个小学生在观察昆虫。两部分学生下面有一个大括号“”和问号“?”。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新教材中淡化应用题的模式,突出“用数学”的意识而编写的。教材将其作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重点在于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丁炜 《现代教学》2011,(3):56-56
一、案例描述 冲突一:要不要“上” 2009年11月,我在市级比赛课中抽签抽到执教《詹天佑》一课。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是介绍詹天佑如何让“火车爬上陡坡”的内容。在解读文本时,校长张人利就提出这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果然,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困惑:这个人字形线路究竟是怎么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提取信息,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因而统计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为此,统计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除了在必修3中安排了统计的内容之外,在选修1—2和选修2—3中都安排了“统计案例”这一章内容.本文结合苏教版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活动背景和意义 “植物的无性生殖”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后面特意安排了“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一节。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因经常见其家长对花木进行扦插繁殖,所以对这部分的内容似乎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因此,在进行本活动时,我们以学生的自行探究为基础,适当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从节约资源,美化学习环境的角度考虑,在学生中开展课外微型盆栽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的安排与旧教材有很大不同,它把这一内容作为一个发现规律的探索活动来进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因此,根据教材编  相似文献   

15.
纵观湘教版全套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其案例编写思路在微观处理上表现为通过“正文”、“阅读”、“活动”穿插案例,在宏观布局上表现为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材内容,这一特点在全书中都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是基于三个主要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冯德雄 《数学教学》2011,(12):7-9,24
现行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教材有多种版本,笔者发现,人教社、华师大版、北师大版、苏科版等版的教材对“数的开剪”与“勾股定理”这两部分内容采用了不同的编写方式,呈现方式又各有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各地学校又对其作了教学法加工.下面笔者就其背景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编写方式的优劣与教学的有效性,并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反思,给出“勾股定理”与“数的开万”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心法制”是遗传学上有关遗传信息流向一个概念,是教材中关于基因对性状控制一节的中心内容。旧版教材对其只简单地定义为:“由D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新版(1985)教材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遗传信息从DNA 传遗给(?)NA 的复制过程”这一重要内容,使“中心法则”概念进一步完善。为了检查学生对“中心法则”  相似文献   

18.
一、文言教学的目标定位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及古诗词接近阅读内容的一半,高中语文现行实验教材中文言的学习也占据了相当多的份额。那么,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一个不得不明确的问厢。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会发现:许多教师只在大讲之乎者也,师生都在忙于“字字落实,旬旬清晰”,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外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该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问观念,能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成为众多教师执教观摩课、研讨课的首选。有关这一内容的成功案例不少,但我最近听了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局直...  相似文献   

20.
“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不过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用教材教”,重视拓展了,还需要“教教材”吗?本期的三篇文章。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