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言词汇中大多数是单音词。也有一定数量的双音词。有些言单音词在特定语境下连用,可以构成一个同义复词或偏义复词,这两种实词在中学语课本里出现的较多。先看以下几个例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比揭示了古今单音词兼义现象的差异,提出了白话文单音词的兼义现象是一种词汇现象,而文言单音调的兼义现象却是一种修辞现象的新观点,对传统的把在特定言语环境中才产生兼义的文言单音词也看作是专职的兼义词的看法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韦昭注对《国语》的训释展示了汉语词汇从单音走向多音(主要是双音)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在直训中把单音词训释为双音词;在串译的过程中把原文的单音词变成双音词两个方面。韦昭注中的双音训释词从构词方式来看,主要是同义、类义联用式复合词。从原文和释文的对比来描写汉语的双音化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演、泗/涕/鼻涕”历时更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演”表示鼻液,“涕”表示目液。发展到中古,由于目液义换用“泪”来表示,因此,人们便用声近义通的“涕”来代替“演”,西汉后期出现并随即完成了这一更替现象。偏正结构“鼻涕”最早出现于西汉后期,发展到明代,表示鼻液义则主要使用复音词“鼻涕”,只在特殊语境中才用单音词“涕”,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汉语中,"包"衍生出"红包"之义,这是由复音词的单音词化而引发的一种词义现象,不是用"本义→派生义"的传统理论所能解释得了的。"红包"一词的高频使用是其单音词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内因是为了表达的简捷,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经济原则;而外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需要,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玩代汉语以双音词、多音词为主,随着汉语的发展,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已经凝固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了,其中有些词的使用频率又较高,这样,在古文翻译中容易将一些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词误从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使用频率愈高愈容易产生误解,如: 杜甫的《兵车行》:“禾生垅亩无东西。”这里的“东西”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当“物品”讲。按此理解,很容易将杜甫的诗句误译成“田地里什么都不长,一片荒芜”。实际上,杜甫诗句的“东西”是两个单音词,即表示方位的“东”与“西”。杜甫诗句的意思是禾苗…  相似文献   

7.
汉语单音词词义系统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单音词占优势向复音词占优势的方向演变。许多单音词,特别是那些常用的单音词,成了汉语词汇中的主要的东西——基本词汇。斯大林在《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里说:“基本词汇比语言的词汇窄小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①汉语里常用的单音词一般又都是多义的。一个常用的单音词在古书里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并且同一个词,用在同一部书里,甚至同一句话里,由于语言环境或语法结构不同,就可能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些常用的单音词同时可能有十几个、几十个意义。这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适”时间、语气两类六种用法。“适”衍生出抽象的位移义后,就可以出现于动词前面表情状,并进一步被重新分析为“正好”义。本文将“正好”义区分为时间副词与语气副词两类,一方面源于二者句法及语义的细微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揭示从时间到语气的内部变化。从时间的“正好”进而产生近过去义和“偶然”义;做语气副词时不仅仅表强调、确认,还可以表假设和反预期。虽然“适”的每一步演变都可以在汉语史上找到类似情况,但从语义演变链来看,“适”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 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 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词汇类聚现象。从词义类型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分为词义完全相同、词义不完全相同两种;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两类;从年代分布上看,有些产生于大致相同的年代,有些产生于相隔较远的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12.
《尔雅》同义词的界定,既涉及对同义词的一般认识,也涉及对《尔雅》释例的认识。我们以“一义相同的聚合标准审核该书词条,符合这一标准的,词条中的词就形成同义关系,否则就是非同义词。《尔雅》的训诂形式非常复杂,既表达同义词,又表达非同义词。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汉语虚词词汇化过程中,两个同义双音节虚词,通过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形成一个同义三音节的虚词。该类演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AB+AC→ABC,如"便则道"、"一壁厢"、"依然原";第二类是AC+BC→ABC,如"久已(以)后"、"起为头";第三类是AB+BC→ABC,如"多敢怕"、"只除非"、"只除了"、"只除是"等,这是同义词叠加整合再词汇化的结果。以往对单音节词同义连言形成的双音复合词的研究较多,而对江蓝生先生提及的"同义词的叠加和词形的整合"现象研究较少,基于此,力图以侧重语言事实的描写,而对词汇层面的同义词概念叠加和词形整合现象提供文献用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手语中,有些具有不同形式的手语词具有相同的意义,成为手语中 的同义词。在同一组同义词中,某个或某些手语词可能是由另一个手语词演 变而来,也可以有不同的来源。具有相同意义的手语词,其使用条件也可以 有所不同。手语中的同义词丰富了手语的词汇系统,同时也增加了手语运用 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同义词定义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指出同义词的同义是一词与另一词在其一个或两个用义上的同义 ,这种同义关系是语言内部的 ,是元语言的 ,这样则可以避免复杂的哲学争论 ,从而指导同义词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由汉字组成的大量的日语复合词中,同素异序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将现代日语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同素异序近义词”和“同素异序异义词”3个类型,在语义和用法上对同素异序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朱熹“武夷棹歌”的空间结构切入,分析和欣赏诗人运用意象的并置、套叠、错置等方法构筑的诗歌空间结构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8.
敦煌汉简文书口语性较强,复音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已基本成熟。其中联合式复音词有236个,占复音词总数的20.24%,分同义联合、类义联合、反义联合式的平等联合词和前制后、后制前式的不平等联合词两类。  相似文献   

19.
“散文”、“对史”是《广雅疏证》用以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异同关系的训诂术语。《广雅疏证》中“散文”共用了26次,“对文”共用了29次,涉及的同义词共31组。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所有这些同义词之间的词义关系和差异状况,条分缕析地进行具体说解,将会深入理解“散文”、“对文”这对训诂术语的性质和用法,并对进一步了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有关同义词“有同有异”的词义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义词的教学是外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笔者的研究,英语词汇可分为感觉词汇和非感觉词汇,感觉词汇是指命名或者表征感觉经验或其对象的词汇,感觉词汇和非感觉词汇的区分标准以词汇是否具有现象意义为依据。从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现象观看来,英语中大多数的近义词都属于感觉词汇,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词汇现象意义的多模态性特征加以区分。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现象观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近义词,从而掌握词汇的深层语义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