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的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趋势与定位,需要重新审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目标,改革与重构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教育类课程的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2.
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不仅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而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教育教学的理念、技能和策略的现行教育类课程,不仅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对教育类课程的内容、门类及结构等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无疑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育类课程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类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对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反思表明,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诸多弊端,使之落后于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影响着教育类课程自身功能的发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达成,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已成为高师教育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是为培养未来合格教师而开设的课程,体现了高师教育的特色,在高师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在实施中遭遇了诸多困境,实践领域问题的出现以及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都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并积极探寻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存在着课程比例不合理、结构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脱离教育实际、教学方法不灵活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师教育类课程的发展,不适应教师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教育类课程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构教育类课程的原则、如何建构教育类课程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教育类课程,是高师独有的特质课程。本文通过对现行教育类课程的分析,提出了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两大思路。一是课程设置诸方面的变革;二是课程运行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调整课程比重;二要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三要使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迫切需要改革,由此提出将数学教育理论课程与公共类教育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技能类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曲折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在教师教育领域中的"钟摆"现象。正是人们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与理解的左右摇摆与飘忽不定,最终演绎了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发展的曲折变化。学术性与师范性是教师专业性的两大体现。民国初期教师专业化中师范性特征明显,教育类课程获得稳步发展;民国中期教师专业化中学术性倾向突出,教育类课程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民国后期教师专业化中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为教育类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追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整合将成为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必然,而这也将是今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个性化观念之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个性化观念主张教育部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保证教育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人性化,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健康发展。教育个性化即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形成教育个性的过程。为此,教育应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各级各类教育分工明晰化,各学校应努力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各个教师要形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工作方式。体现教育个性化观念应促进教育体制、学校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过程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内战结束后,美国南方开始了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初等教育方面,在南方教育改革家和北方慈善家们的努力下,克服了资金缺乏、公共教育观念淡薄和种族歧视等障碍,初步建立了公共教育体系,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方面,在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从重人文到重科学和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工业化的要求,在培养对象上,不仅从贵族子弟扩展到平民子弟,而且从白人男子为主扩展到面向女性和黑人,出现了与旧南方相区别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院校必须从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师培养目标、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整合学科专业与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复合型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失效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对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教育实践课程在设置和实施中有诸多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高师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必须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6.
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传统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制度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教育传统,恰恰是教育传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教育制度创新的“民族特色”,是教育制度创新的精髓和我们所应持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课程评量为弱智儿童教育诊断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信息,并可直接用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拟与实施。课程评量的生态化、动态性是其特点与生命力所在。应从弱智教育观、教育理论的高度,各类完整课程的介绍入手,鼓励学校、班级教师选用、自编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课程计划,促进课程评量的发展,完善教育诊断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改革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改革作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组成部分,具有各种偶然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但总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或逻辑不能违背。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应当注意把握教育的独立性和超越性、教育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教育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逻辑路径。从宏观、长远和形上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方面分别展示了逻辑与历史、内容与形式的张力。教育改革应参照各种历史机缘保持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理念和目标上与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许多吻合之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存在一些不相融合的地方。因此,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坚持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思想,把提升教学系统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模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宗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不但需要坚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而且更需要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