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忠 《甘肃教育》2005,(1):63-63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有道是“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这说明语文和历史是两门密切相关的学科。经常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联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利用语文教材,将历史与语文联系起来。中学语文课中同历史教学内容有联系的课文共有五六十篇,大多数内容可以与历史教学联系起来。如语文教材中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和《红军鞋》这两篇课文,对于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课很有启发。另外还有《扁鹊见蔡桓公》、《活板》、《冯婉贞》、…  相似文献   

3.
正一、《百家讲坛》特色理应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与《百家讲坛》看似毫无联系,但我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百家讲坛》所讲述内容大多是文史知识,而语文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点中,文史知识同样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有益于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益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与理解。其次,《百家讲坛》主讲者多为长期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线教师,他们的语言特色注定他们的"课"与众不同。我认为,如若能把这种讲坛境界借鉴、融汇并适当引入语文课堂,教师在学习中形成独特而  相似文献   

4.
学习迁移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教学中如能利用学科之间内容的交叉关系,加强其横向联系,那是符合迁移规律的。我在小学历史课中,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已有的知识、技能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众所周知,文史相通。学习语文有助于学习历史。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机地把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历史课中。例如,我教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课,首先,让学生背诵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接着,在讲述红军长征经过时,我就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语文课文《飞夺泸定桥》、《大雪山》、《草地夜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注重跨学科学习,使得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历史新《课标》中也指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由此可见,文史结合,能双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课堂中准确而适当地运用历史知识,令文史形成合力,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助力语文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杨虹 《中国教师》2006,(2):30-3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上教师版)中有一篇王大猛先生的文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宜少讲多听》,提出语文教师应少讲授、少讲话、少讲析。我们一直责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但是看看我们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并不是教师讲得多,语文教师是越讲越少,以至于我们觉得语文教师讲得太少了,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怎么能在课堂上少讲甚至…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第三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几个重要理论问题探究”是该教材学习难点之一。为帮助教师学习掌握该讲内容,笔者将这部分内容概述如下。编者在这一讲提出了三个重要理论问题:一是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问题,二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问题,三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一、创设情境,让语文教学还原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其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像一口清泉。比如:我借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让学生续写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的情景。如果写乌鸦衔着食物又遇到狐狸,狐狸再施计骗乌鸦的食物,乌鸦接受教训,没再上狐狸的当。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9.
困窘的语文     
当了二十年的中学语文老师,瞩目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在学生中、在学科中的地位,感受语文教学的困窘,我心沉甸。一、困窘的课堂一学生说:一个人读《项脊轩志》时,我哭了;听老师讲《项脊轩志》课时,我却睡着了。语数英是主科,“地球人都知道”。但这三科中, 上课最没人听的,就是排在首位的语文;上课可以逃  相似文献   

10.
赵菊妹 《考试周刊》2011,(66):157-158
引言 所谓文史不分家,基于多年语文和历史教学的经验,我深切地认识到:当今的历史课只注重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未顾及美育的渗透。《历史新课标》规定: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新课标的精神未能引起广大历史老师的高度重视和在现实课堂中践行。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刘德洋  袁精文 《教师》2010,(10):49-49
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各学科有机融合,因此,把历史教学与语文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历史知识与语文的内在联系,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古诗词等文学知识和某些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尽管如今的语文、历史学科各自独立,自成一体,但在学习过程中依然无法割断两者之间天然的渊源关系,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文史相互交融、血肉相连,故有“文史不分家”之说。作为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树立起大文科的观念,教会学生将文史知识融会贯通,一定能使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词汇量的拓展、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的发散能力等各种语文素养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如何走出当下的困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  相似文献   

15.
张晓霞 《甘肃教育》2014,(24):100-100
正一、结合文选,对比评讲众所周知,教材所选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有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一点就通;而基础较差的则一头雾水。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教材所选的文章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评讲,不仅能弥补这一不足,还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艺术创新。例如,学完《庄子,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  相似文献   

16.
一、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丰厚教师教学底蕴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认识世界。比如,《蟋蟀的住宅》讲的是动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我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抓住了文中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一句拓展延伸,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文史不分家”,历史和文学都属于人文学科的大类,二者在诸多方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联系,这是由历史和文学的本质决定的,今天的历史教学也提倡文史结合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课堂上文史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文史结合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将文学与历史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史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了历史与文学同根同源的客观规律,对于历史课堂的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有积极的影响。其次,文史结合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不再是一门干巴巴的科目,它与语文结合,用文学的角度去阐释历史,会有别开生面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再次,文史结合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相比,文学更具有直观性,容易被学生轻松接受。采用文史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快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高中语文教学的难度的不断提升,如何降低语文教学中的难度,提升其教学趣味性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地方文史资源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乡土文化和历史的结合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地方文史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这一开放的过程,会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新课标》也指出,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语文的拓展阅读。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拓展阅读更有序、适度、高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一、适度提升,为领悟文本作铺垫。在学习完《夹竹桃》一文,感受到夹竹桃"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