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伦理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经济活动呼唤伦理精神,至善至美的伦理精神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不同特性,大学有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定位。大学伦理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发展应具有自由、独立、包容、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的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大学制度对大学伦理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与大学制度共同推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的培育,对当前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法官对量刑幅度仅有10%的自由裁量权,而社会伦理则是影响该幅度调整的主要因素,它是民众对是非善恶所形成的共识的集中表达。法官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伦理影响其自由裁量权具有一种本能情结;而法官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属性又要求其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以防裁判擅断,这导致法官纠结于社会伦理能否影响自由裁量权。但实际上情结与纠结本身并无实质冲突,两者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追求公正。社会伦理对个别公正的关注与期待可能性的宗旨具有相通之处,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对具体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故鼎新时,“韦伯命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充分重视精神文化的巨大作用。本文从“韦伯命题”这一问题切入,探寻新教和儒教伦理与其社会的关系,并反思我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5.
“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共同体”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科技异化的现实背景下,科学共同体已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具有伦理的特性和功能。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即个体与共体的统一。坚持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好莱坞电影不同.中国武侠电影保持了主流电影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由于宗教的介入,中国武侠电影叙事体系中出现了“第三种力量”,改变了二元化叙事格局,也改变了武侠电影的精神模式。中国电影巧妙地将宗教伦理与影片叙事情节交融起来,宗教伦理在为正义力量提供合理道德依据的同时,通过皈依宗教流露出否定暴力的“出世情结”,使中国武侠电影的化精神在世界动作影片的历史序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温柔敦厚"由儒家的诗教观演变成为重要的伦理原则,相关阐释源远流长,支持与批评的论争也一致存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内涵、内在特质一直未有明确阐释。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柔敦厚的基本伦理内涵包含"仁"的内核和"礼"的规定,同时又具有变通性的内在要求。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包括主体的非占有性、悲悯情怀、乐观品格。在当代人心理失衡、人格中怨羡情结突出的情形下,温柔敦厚既提供了反思的参照也预示了突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段治乾 《红领巾》2004,(3):134-136
教育对伦理精神的培育既涉及教育本质、功能、作用的基本理论,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一是教育在原初意义上培育伦理精神,二是教育在人性基础上培育伦理精神,三是教育在家庭伦理基础上培育社会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论述,20世纪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兴趣和学术争鸣。韦伯新教伦理命题的精深之处在于其研究经济蕴涵的伦理动因,为伦理寻找合理性的解释,以及他关于天职观念或人的职业责任心的论述。韦伯新教伦理命题的偏弊之处则在于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起源时期的复杂情况,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和天主教国家的资本主义排除在自己的理论视野之外;忽略了资本主义精神贪婪和追求享受的一面,含有为资本主义或者资本主义精神辩护的政治色彩;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情结使得他对非西方国家的伦理探究走向了"负面的理想型分析"。超越韦伯伦理思想的狭隘视域,要求我们在批判韦伯欧洲中心论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西方伦理文明的合理因素;在批判韦伯欧洲中心论价值观的同时应当防止用华夏中心论取代欧洲中心论;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批判继承祖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优秀成果,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伦理文明的合理因素,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博采众家之长,真正创造出一种既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既有民族特色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推崇哲学、伦理学以变化民质,倡导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到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道德问题,再到彻底摒弃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而确立无产阶级道德观,完成了一次次的思想跨越。研究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演变,对当今道德建设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2)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社会剧烈变迁的过程中,以"孝"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和以"忠"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尊亲和事君、私情和公义时而统一,时而冲突。考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关于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关系的论述,发现早期儒家关于忠、孝所分别代表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的关系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政治伦理逐渐强化并取得对家庭伦理的优先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术伦理规制:内涵、特性及实施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及其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惑,使学术伦理规制开始进入大学学术管理活动的视野。大学学术伦理规制就是运用伦理的手段使学术活动得到矫正或保持良好状态的一种学术管理活动。与其他规制手段相比,大学学术伦理规制不仅是与学术伦理失范相匹配的一种价值性规制,且符合大学学术活动运作的规律,契合大学学术人的工作特点,具有比一般学术规范规制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规约力。而涉及到大学学术伦理规制的具体实践,则需要确立内在的学术伦理价值观,同时建立外在的制度约束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universities have been witnessing the academic misconduct repeatedly occurred,by which academic ethics regulation is brought into the focus of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University academic ethics regulation is such a kind of academic management activity that could make academic activities in a right way or maintain a good state by the ethical way.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university academic ethics regulation is not only a value regulation that is matching the academic ethics anomie,but also has some other advantages,such as according with the operating law of university academic activities,conforming to the wor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culty,owning more effective regulation than single academic norms and so 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involved the internal ethical values management and the external restrictions.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美德伦理学者的理论实践看,不宜将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简单看作是亚里士多德美德思想的现代复兴.问题不是作为一种过去式的或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而是作为一种自觉与规范伦理学相区分的理论类型,美德伦理学如何证明自己比对手更具备理论优越性.以安斯库姆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者从两个方面对比进行了论证,以期构建一个更为完备的理论类型.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等方面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从解释学经验入手讨论生态伦理,把解释作为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实践活动,用解释学的经验来解释生态伦理,具有实践哲学的意义。通过解释学经验,他逐一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缺陷与可取之处,主张建立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伙伴般开放的关系,在互相听取对方的前提下实现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交往经验中,保持对传统的开放性,避免一方沦为另一方的奴隶或工具。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经验对我们当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伦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关系,经济发展应与伦理进步相结合。研究表明,上海市社会伦理状况的改善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伦理同样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描述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体现了现代伦理学在“事实与价值”这一理论框架中科学化的要求和趋势,反映了伦理学的基础性问题。通过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在相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对描述伦理学可能性和合理性的深入研究,需要更广阔的视域。在这种视域中,能对描述伦理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