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黄波 《华章》2007,(3):136-136
话剧要想抓住观众的心,在于导演和演员的配合,即一部话剧,真正与观众发生直接交流的不是别的,正是导演的手法、演员的表演、舞台的调度、灯光及音乐.吸引观众观看话剧正是通过这种现场交流而达到多种交互共振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人生实际上往往像是在上演一场戏,有导演,有演员,有观众。每个人可能都同时兼数职,在一个场景中是导演,在另一个场景中就是观众。 在孩子成长的这部戏中,父母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3.
一节好课如同一集电视剧,教材内容即剧本,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教师则是导演,收视率如何,关键还是看导演如何去导,如何使演员的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既突出了剧本的中心思想,又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笔者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时,为了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从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选取几个片断与各位同仁商榷、分享。  相似文献   

4.
舞蹈家,跨界艺术家。金星的舞台是多维的,从舞池到剧场、从时尚圈到荧屏,她如同荆棘鸟般,一生都在演绎一场舞台剧,永不停息地忙碌。作品从风靡欧洲的现代舞《上海探戈》到话剧《狗魅Sylvia》《阴差阳错》……
  【金星语录】
  我是艺术家,不是明星。
  我永远是一个舞蹈演员,但是只要有好的话剧角色,我一定会去演。而相比电影和话剧,我更喜欢话剧,因为电影演员虽然容易出名,但是大部分电影是导演过瘾演员不过瘾,演员只是导演的一个道具。而话剧,演员直接在台上就可塑造一个角色,完全靠自己的表现力去吸引观众。  相似文献   

5.
时下,有人把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当“导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导演”也有引导的含义,但其目的是根据已经设计好的剧情,引导演员放弃“自我”而去适应角色,演员表演得越好往往越没有了自我。教师教育的目的则恰恰相反,是根据现实生活,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自由发展自我,而不是让学生放弃自我去“演”设计好的角色。教师的“导”是一种点拨,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暗示,一个眼神。   现实生活不是演戏,教师要在现实生活这个大舞台中为学生充分自由发展导航,必须要做个好观众而不是好导演。一个好的观众,…  相似文献   

6.
这个题目,我知道是“犯忌”的。因为我国教育界当前流行着这样的公式:“教师不能当演员,只能当导演。”我想把这两者如此截然地分开是大可不必的。我认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是既当演员,又当导演,以导为主。理由之一:导演是幕  相似文献   

7.
影像     
《我在伊朗长大》导演:文森特·帕兰德玛嘉·莎塔碧演员:吉娜·罗兰兹基娅拉·马斯特洛亚尼凯瑟琳·德纳芙达尼尔·达黎欧西恩·潘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可以肯定它不是为小朋友而做。影片根据玛嘉·莎塔碧同名漫画改编所做,讲述的是一个在伊朗  相似文献   

8.
有专家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有着导演智慧的优秀演员"。我不认同!教师不是演员,教学不是演戏!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无非是看到二者之间的一些关联:教师这个角色需要综合素养,不亚于演员;演员要对得起观众,教师要对得起学生,学生就是最为特殊的"观众"。后面两点我是支持的!在近二十年的执教生涯中,我看到惨不忍睹的"对不起观众"的教学常态还真不少:有因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带着怒气走进课堂的;有因个别孩子的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学生做观众,陶醉于红色文化的饕餮盛宴;学生做演员,亲身演绎红色文化的魅力;学生做导演,教师要让他们担当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三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转换角色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快乐     
徐旭 《幼儿教育》2011,(5):10-10
一个周末,我带女儿去看童话剧。表演结束后,小观众争相与演员合影。一时间台上台下围得水泄不通。为了避免拥挤,我先带女儿上洗手间。回来后人潮已经散去,台上只有一位卸了妆的演员。我一眼认出这位年轻的女演员正是剧中的主角,于是带着女儿快步走上台去,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1.
演艺·娱乐     
《学子》2004,(12)
艺术人生》中成龙讲人生(小新)成龙做客央视《艺术人》的一期节目将于1月21日晚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在这期节中,成龙滔滔不绝地向观众讲述传奇的一生。回忆自己初入行的时候,成龙说:“那个时候做演员几乎是没有权力讲话的,就是导演叫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做什么。当时在一部戏里有三个女演员都喜欢我,其中一个女演员跟导演讲,我怎么会喜欢他?大鼻子、小眼睛……这时,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但是,背地里哭鼻子,面对她时还要对着她鞠躬,等着她站起来先走,自己还得退后让路。那时候,古龙是邵氏片场的常客,我每天都要陪他喝酒,原因很简单,只为了让他…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学生是演员而教师是导演,教师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广博深厚的知识底蕴、慎密严谨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爱好、特长、性格诸方面的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当一个好导演。于是我想能不能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当导演,而老师当导演...  相似文献   

13.
当得知一个做导演的老朋友正在筹拍一部电视剧之后,杜琪峰立刻跑去向对方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老朋友被杜琪峰说得动心了,看过演员之后也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便表示自己可以优先选用这个演员。  相似文献   

14.
当得知一个做导演的老朋友正在筹拍一部电视剧之后,杜琪峰立刻跑去向对方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老朋友被杜琪峰说得动心了,看过演员之后也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便表示自己可以优先选用这个演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导演,并不在于如何给演员讲好戏,也不在于如何给演员做好示范,而是让演员反复阅读剧本,琢磨人物,最大限度地挖掘他的潜力,将演员的个性特长发挥到极致。我想,在指导孩子的成长中也有相似的地方。父母的功夫,不是站在场中心代替孩子演角色,而是在幕后,用最少的语言和最少的动作,  相似文献   

16.
演员进行角色类型的转变是演员自身艺术追求,观众欣赏要求提高以及演艺界的残酷竞争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相比较而言,特长型演员的角色类型转变难度较大,易于和观众的欣赏惯性之间形成一定的错位,而中庸型演员进行角色类型转变则相对容易,观众欣赏惯性较小。演员进行角色类型转变,首先演员要对自身表演特长有清醒的认识,其次观众要以宽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转变,另外导演要对演员的角色类型转变提供建设性意见,做到知人论演。  相似文献   

17.
牵手语文     
那年,我17岁。懵懂中,轻轻牵起语文的手,走上讲台……不曾想,这美妙的语文,一经牵手,便不舍放手。如今,我常想:还有什么比教语文更让我快乐?牵手语文,我也曾迷失过:照搬教案、克隆名师课堂、模仿他人风格……乐此不疲。其实,语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观众,把自己当成演员,自顾自地演绎"精彩",而应成为一名导演、一名总监,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深  相似文献   

18.
著名京剧艺术家荀慧生有篇叫《三分生》的演剧经验淡。他主张演员对自己熟悉了的戏也要保持三分生。他举例说,有的演员被分派演《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这个演员想,熟戏,老掉牙了,甭我唱,观众耳朵里都要起膙子了。于是,他没精打采地随着小锣出去了,演出后,观众不说好也不说坏,就跟没演一  相似文献   

19.
王玲 《考试周刊》2011,(34):64-64
《新课程标准》将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语文教师身份的转轨与定位。我认为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的角色应定位为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应在自己的精彩导演下让学生精彩地表演,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京津两地著名曲艺演员大聚会。台上表演相声的演员引来观众的阵阵笑声。台下有个年轻人不知那逗哏的相声演员是谁,便向旁边一位老人打听。老人说:“他那么有名,你都不知道?我给你说个谜语,你猜猜。他叫‘弟兄十二他为七,推倒四六二十一’。”年轻人想了想,笑着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