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象"与"意境"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更有利于中学语文特别是诗歌鉴赏部分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吴晶 《时代教育》2012,(12):148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与"地"的用法和区别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因为这两个字使用范围广,无论是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作文,都会多次使用到这两个字。由于这两个字容易在使用时被混淆,很多学生对于它们的用法掌握不够牢固,导致使用时乱用的现象。本文结合实例来谈谈这两个字的用法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X上"与"在X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中高级学生面临的一个看似简单,但运用起来无头绪的语法点。但是现在对外汉语教学所涉猎的教材中并没有一本教材专门讲解过着两者的区别。本文从"上"和"里"的词义、两种格式的区别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对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职教工作者开始重视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养成教育,而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合理整合"管"与"育"将直接影响养成教育的效果。在职业学校养成教育背景下,从学生工作中"管"与"育"的区别与联系出发,分析"管"与"育"在传统观念下的特点,合理整合"管"与"育",方能提高职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语言需要语言环境,有些人认为在中国可以像习得二语和习得母语那样习得外语。本文从"学得"和"习得"的区别和通过对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入手,分析了我们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不同,说明我国英语学习者是"学得"英语,而不是"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7.
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8.
副词"又"和"再"是同义词,在语义上的用法较为复杂,它们既有相同义项,也有多钟不同义项。本文具体从"又"与"再"两者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两者在具体语用上的语义区别,同时简明扼要地概述两者的不同义项,以帮助深入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分析"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笔者查阅了网络和杂志中有关的资料,让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快乐呢?学生说因数和倍数好像都建立在乘法算式中,怎样和除法算式沟通?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怎样联系与区别?本单元中的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怎样联系与区别?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的"学困点",以学定教,有效化解疑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比较法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整合知识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困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关注"成功体验"、只"体"不"验"等"假体验"或"弱体验"现象较为普遍。以"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为例,阐释教师要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杜绝"假体验",改善"弱体验",在不断的反思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体验式学习真实落地。  相似文献   

12.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是什么""有什么用""与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个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例,阐述在高三复习阶段采用"串联"和"并联"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构建和检索,辨析相关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提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乔丽敏 《中国教师》2008,(14):51-52
<正>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要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抛开教材中化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是行不通的。学生的学习又不能与他们身心发展、认识发展的规律相违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把"体系"和"规律"两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选修课中的"自选动作"与"规范动作"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一个"选"字上,正如课程标准所说: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  相似文献   

16.
介词"打"和"打从"是"从"类介词中两个常用的口语词,两者在多个方面都很相似,但也存在细微的差异,尤其是在语义语用方面。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打"和"打从"在语义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在协调结构、协调音节和区别语义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打从"可出现在某些书面语语境中,显示其正在褪去方言色彩,趋于中性化。  相似文献   

17.
"零课时"模式中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的是消除"零课时"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茫然感。在一个学期的听力"零课时"中引入"支架式"教学实验,结果显示,教师通过输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为学生搭建"支架"能帮助学生自觉地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能使其在听力中树立策略意识,提高听力水平,从而较为顺利地展开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一直从事我校"艺术班"的英语教学,带领这些可爱的"艺术生"们一起学习英语,其中有苦有乐有收获也有失落,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艺术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较为活跃"的特点,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自己感觉较为实用、适合艺术特长生班级的英语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语文小测试,我发现班上32名同学中,有21名同学把"秦、泰、奏"三个字相互混淆了。为了让学生区分清楚,我特意在黑板上将"秦、泰、奏"三个字写得大大的,然后请同学说说这三个字的区别,这满以为学生会掌握了,可还是分辨不清,常常是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简答题,而学生在解答描述时,常因不注意相似词语的区别而引起失分.本文对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和"选用"不当的词进行罗列辨析,以供参考,使学生在平常学习时注意区分、做练习时准确运用,避免在关键时刻失分.1."称"与"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