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术自由是学术的根本规律.是高等学校的灵魂。也是党和国家基本的学术方针。为克服高等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内部政治、行政、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学术委员会改革应坚持学术自由,从学术委员会的治理定位、职权、组织、运行规程诸方面系统贯彻学术自由的原则.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保障学术权力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行政化源于建国初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高等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与政府构成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等学校去行政化不能依靠政府权力下放实现,只能通过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构,取得行政权力、政治权力和学术权利之间的平衡。其主要措施是通过构建新型董事会,为政治权力找到正确归属地,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方向,即推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良性博弈,以达成各种权力的协调共治;推动学术精英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以实现全校所有人员"共同治理"的理念;推动决策民主和程序透明,以增强学术组织的公信力,从而充分弘扬和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规程的发布有助于促使大学回归其学术本质,对形成一个良好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高校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一个组织内部同时存在两种强势权力时,其冲突在所难免。扩展学术权力,把本属于学术权力的学术领域归还专家学者,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各司其职的格局,是我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的根本。另一方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需要互相配合,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存是高等学校的一个主要特征。从学理、比较角度探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在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中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协调并处理好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行政学术化--我国高校内部权力整合模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学校作为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 ,其内部行政应有别于地方行政 ,只有做到行政学术化 ,才能有效协调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切实按高教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历经萌芽、初创到基本确立的演进历程。长期以来,理应由学术委员会所行使的学术权力与高校内部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混沌不分。至《高等教育法》提出设立学术委员会的要求并明确其职责后,学术权力才从"潜隐"趋于"显现"。但总的来说,直至目前,学术权力仍处于依附状态。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学术权力本质及其必要性的认识,将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抓手,促进学术权力从"依附"走向"独立"。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意味着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从"制度设计"迈入"实践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指高等学校管理权力,这种权力主要包括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职工权力、学生权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内部权力运行基本上一直以行政权力为主导,产生了很多弊端,因此。应当以学术权力为核心,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管理科学规律,加快内部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高等学校的法治化、民主化、学术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及其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设置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国家的政策、法律并没有真正明晰高等学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界限及其实现途径。因此有必要修改《高等教育法》,并提醒政策设计部门,尊重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0.
学院学术委员会是高等学校二级学院内的最高学术机构,享有学院学术事务的自主管理权。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分为学术判断权和审议咨询权,且具有不同定位:学术判断是学院行政决策的直接依据,审议与咨询意见是学院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性质差异和定位不同决定了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判断权和审议咨询权有着不同运行方式;与此同时,学院学术委员会权力行使需受到程序规制,以确保权力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1.
毕宪顺 《教育研究》2005,26(11):32-38
领导与管理概念不同,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也有明显区别。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而非管理体制。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明晰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科学构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规范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调适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监督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是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有效监督是大学内部权力正确有序运行的客观保障,大学内部权力监督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就有不同的理论内涵。站在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大学内部的权力监督主要可以划分为党委权力监督、行政权力监督与学术权力监督等三种运行模式。我国大学内部的权力监督可在"完善党委权力监督的内部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权力监督的自我意识、预防意识和民主意识,形成学术权力监督的优良文化氛围"等三个方面优化大学内部的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的类型与功能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内部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二元结构,基于在学术事务管理上二元权力运行机制的不同,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可以划分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与渗透两大类,这两大类中又主要有学术权力主导、行政权力主导和两者适度渗透三个小类。各种类型的大学教授委员会分别发挥着决策、咨询、学术事务的决策功能和非学术事务的审议功能。文章在比较中国和外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在类型与功能上的异同性的基础上,总结中外大学教授委员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为推动和促进我国大学教授委员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术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在党委领导下正确处理“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关系。在阐述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历史发展与逻辑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定模糊、学术委员会学术决策权缺位等问题或困惑,并从优化组织架构、厘清职责权限、健全运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有创新性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英国、美国、日本七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归纳和提炼七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模式,借鉴七国高等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整合的做法和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配置,应先以加强学术权力为基础,从二元权力渗透、行政权力主导向二元权力渗透、学术权力主导转变,进而建立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耦合的新机制。校务委员会制、董事会制、教授委员会制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防剽窃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剽窃是世界各国学界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剽窃行为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界、大学和学人们的共同努力.美国学界虽然也存在着剽窃问题,但一般能够做到有效控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美国大学普遍重视防剽窃教育.本文介绍、分析了美国大学防剽窃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给我国大学进行类似教育所提供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国立大学确立了以教授会自治为中心的"从下至上"的内部治理结构,教授会的权力涉足到国立大学内部管理与运作的整个领域。而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削弱教授会的权力,扩大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权力。那么,战后日本国立大学教授会自治是如何形成的,存在哪些问题,为何要进行改革呢?回顾历史,分析其利弊,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内部原因,也有助于反思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者对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的描述和评析。藉以了解和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研究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uses the political struggles that have enveloped 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s (RAEs) to interpret the UK's current funding council model of governance. Ironically, the apparently widespread improvement in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British universities, as demonstrated by RAE 2001, has made it more difficult to distribute research income selectively, which was supposedly the central objective of the whole evaluative process. Whilst enhanced research ratings may be seen as a cause for celebr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the failure to anticipate this outcome and, more significantly, to plan for its financial implications is seen in political circles as a failure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lternative models of governance that are likely to emerge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crisis and, in particular, whether the funding councils can have much freedom of action, given the tighter political control of policy goals and their critical dependence upo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for the conduct of the evaluativ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