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客在春秋战国的政治、外交上有过重要影响,到秦汉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食客开始由政治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转型,食客文学集团孕育产生。食客在主人的召集或扶持下,创作了《吕氏春秋》《淮南子》《谏逐客书》《子虚赋》等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食客文学独有的特点,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食客文学家,食客文学家的产生印证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规律,文人政治前途的无望能够成就优秀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文学集团的出现是文学自觉的标志之一。中古文学集团以其自身鲜明的特质而与一般政治集团或文学家族、文学流派相区别。中古文学集团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统系观念的缺乏,凸现了该时期文学尚未高度自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食客产生于先秦时期,并趋于繁荣。根据食客多样性的性格特征,大致可以把食客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足智多谋而衷心保主、忍辱负重而成就大业、舍生取义而知恩图报、投机钻营而重利忘义、大智大勇而宽仁爱国、雕虫小技而卑傲虚荣等六种类型。从文学角度认识和研究先秦时期食客的形象,有助于了解这一特殊阶层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等领域中的作用,也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传统的士林精神,给浮躁的当今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食客产生于先秦时期,并趋于繁荣。根据食客多样性的性格特征,大致可以把食客归纳为以下六种类型:足智多谋而衷心保主、忍辱负重而成就大业、舍生取义而知恩图报、投机钻营而重利忘义、大智大勇而宽仁爱国、雕虫小技而卑傲虚荣等六种类型。从文学角度认识和研究先秦时期食客的形象,有助于了解这一特殊阶层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等领域中的作用,也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传统的士林精神,给浮躁的当今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邺下文学集团的文学活动是在曹氏父子的领导下进行的。曹氏拥有政治和文学上的绝对权力和优势,成为邺下文学集团的领军人物,主宰着邺下文学集团,影响邺下文人的创作,使邺下文学集团在领导层、作家队伍、创作环境及诗歌内容等方面,呈现出贵族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末建安年间,曹氏统治的北中国出现一个邺下文人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因,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加以探讨,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曹操为诸子“置官属”,妙选文学,对邺下文学集团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则不容忽视,它是形成邺下文学集团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三曹是曹魏皇族文学集团的中坚人物、核心力量。他们不但是政治领袖,而且是文学领袖。三曹对建安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对其与文学的关系作深入研究,不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在建安时期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政治与文学、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邺下文学集团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活动方式与内容及影响等问题。认为,邺下文学集团是以曹操诸子设置官属为契机而形成,诸子官属以曹丕与曹植的为最盛。曹丕官属可分两个阶段,五官中郎将官属中有徐干、应玚、苏林、刘廙诸人,太子官属有刘桢、王昶、郑冲诸人。曹植官属有毋丘俭、应玚、徐干、郑袤、邯郸淳、刘桢、任嘏、司马孚诸人。邺下文学集团多具有政治官属性质,但团结集中了文学家开展文学活动。邺下文学集团的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有:游园欢宴中的赋诗、命题创作、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彼此赠阅品赏修改作品、品评作家与编撰诗文集等。邺下文学集团组织起来开展文学活动,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其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也为后世文学集团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9.
陈子林 《华章》2007,(4):136-136
沈从文的孤独在政治与文艺上表现为他始终是个自由主义者,不与任何集团派别结盟,坚持自己的独立个性,走着自己孤独的人生之路.他首先把文艺的追求与政治的使命分割开来并对立起来,同时又强调文艺的功利目的.他的政治观是一种文人的政治观而非政治家的政治观.在文学态度、文学观念与文学理想上都体现出他与时代不合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奥古斯都时代的文学被誉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与元首奥古斯都有着相当的直接关系。他开创了罗马辉煌的奥古斯都时代,也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他巧妙的政治手腕和闻名遐迩的文人集团,更成为促进当时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形成现代文学“派别”或“集团”的,不外是这几个因素:一是文学观念的分化,导致了现代文人的“聚合”,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作家群体;二是相近的“大学”、“籍贯”和“留学”背景,也容易形成相同的社会意识、审美观念,孕育出一个个“文学圈子”;三是政治、市场、文学的运作和传播方式,也会促发一个文学流派、文人集团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 1917- 192 4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定格为初生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它是泛功利型的文学批评形态。它的受益对象 ,不是具体的政党、政治阶层、政治势力和集团 ,而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功利的实现 ,不是凭借政治搏击、权力话语 ,而是文学群体的自运作。初生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们 ,清醒地认识到文学的泛功效用 ,只有通过文学的审美作用才可获得  相似文献   

13.
战国食客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阶层,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中,具有极强的自由流动性。食客内部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是按照德才双重标准划分的,打击了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对后世选举制、战国文化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台新咏》是宫体文学兴盛时期的产物,其成书也有着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的形成,对宫体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萧纲的被继立,他们的诗体被冠之以“宫体”之名并遭到攻讦。编写《玉台新咏》是萧纲高明的政治策略,通过编一本收集自古以来有关女性的诗歌总集,将宫体置于文学长河中,证明其合理存在,是对自己因“宫体事件”陷于政治困境的一种解说。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16.
陈叔宝疏离政治,却热衷于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他组织形成的文学集团,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格律化新进程;除宫廷游宴诗外,陈叔宝还写了许多清新雅致的边塞诗、山水诗,他爱好音乐,促进了南北音乐的交流,对隋唐诗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繁荣的“建安时代”,文坛上出现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位大文豪,他们是父子兄弟,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繁荣,曹氏父子是有功绩的。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优异的文学才能,招揽人才,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他们父子三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即“建安七子”)并且是这个文学集团中卓有成就的诗人或文学批评家。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一家三父子,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展示了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包涵文学对政治的表达、演绎、介入和想象,因为文学中的政治兼具实践性和理念意义,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对现实的介入及对未来的政治想象。  相似文献   

19.
陈叔宝疏离政治,却热衷于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他组织形成的文学集团.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格律化新进程:除宫廷游宴诗外,陈叔宝还写了许多清新雅致的边塞诗、山水诗,他爱好音乐,促进了南北音乐的交流.对隋唐诗歌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谭素琴 《文教资料》2011,(13):35-37
"十年"文革的语境变量充满了政治角力和阶级革命。本文借助勒费维尔操控论中的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描述在当权赞助人即"文革"集团的干预下,以"反帝反封"和"斗资批修"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以及"革命性第一"的权力话语全面操控着翻译活动,翻译文学因此沦为执政党党内不同集团之间政治斗争的工具,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