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表达空位的补位机制作用下,"草根"、"山寨"两词适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中性而又形象的附加义为补位要素,进入现代汉语"平民"、"模仿"两类词族"中性化而又形象"这一表达空位,从而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很快成为一个流行词,两词也成为记录时代文化的文化词.这种共同语吸收流行词汇填补其表达空位的机制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记载文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Hoey词汇重复模式理论指导我们考察了2007年12月CET-6作文中的词汇粘结数、实义词项和语法词项重复对作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作文中实义词项和语法词项的重复与六级作文质量的共同变异达到了50%和45%,它们分别与作文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和负相关。(2)作文质量与词汇粘结数显著性正相关,它们的共同变异达56%。(3)实义词项重复和词汇粘结数的交互作用对作文质量的影响不显著。(4)因素分析表明:粘结数和实义词项重复对作文质量的影响比语法词项重复对作文质量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累赘,是指词语在运用中形成的重复或矛盾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谦敬词赘余例1我的家父今年87岁了,身体尚健康。“家父”是一个谦词,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我的”与“家父”语意重复应删掉。二、概数词赘余例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女孩大约15岁左右。“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含有不确定因素,概数词“左右”也是一个不确词,二者连用语意重复,将“大约”“左右”二者删其一。例3伊拉克提克里特爆炸造成至少3名以上的平民丧生。“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  相似文献   

4.
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同时也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汉语表达致使义主要有"使"字句表达致使义、"把"字句表达致使义、"被"字句表达致使义、某些动结式表达致使义、使动用法表达致使义和致使动词表达致使义6种类型,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在表达致使意义上的区别,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解释"使"字句成为典型致使结构的原因,旨在对致使义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概数是用数词来表示数目的不确定,一般是用数词联缀或者由数词和其他一些表示不定指的词语共同组成。《搜神记》的概数表示法主要有数词联缀以及用"数、可、余、许"等词语的方式。这些概数表示法是对上古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古汉语时期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概数的确切内在含义,将上海方言中常用的概数表示法归纳为四种,对上海方言中比较特殊的概数表示法"靠+数目+量词+名词""毛+数目+量词+名词""数目+量词+快"的意义、所搭配的数目作了具体的列举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三个格式对数目的音节数量以及系数词、位数词的搭配都有严格的要求.由此提出:在表示概教的格式中,数目带来的精确性是不同的,而各个表示概数的格式自身表数的模糊性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遵义方言的数词可分为基数词、概数词和序数词。文章讨论遵义方言数词 ,兼及本方言基数、概数、序数表达的习惯格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通常以偏正式复合词中表"类属"特征的中心语素的身份来表达下属范畴,形成"区别+类属"的分析型表达方式;从认知角度来看,该方式所构成的词语理据义最贴近交际义,具有很高的语义透明度;在汉语词汇化进程中一些意义宽泛的根词逐渐形成构词能力强、具备类属特征的基本层次范畴;从跨语言比较角度看,由分析型方式构成的词语在经济性和能产性及语义透明度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数词或数量短语后常与方位词"左右""上下"组合表概数,构成"X+左右/上下"的估量结构。学界多囿于整体纵观概数助词之研究范式,较少就"左右"与"上下"表概数进行单独对比探究。基于CCL语料库,以概数义之演变、语义、句法角度对二者异同深入探析,可见"左右"和"上下"表概数均由空间域投射数量域,然"左右"表概数远早于"上下",且"左右"于语义、句法范围较之"上下"亦略大。  相似文献   

10.
潘秀秀 《现代语文》2014,(3):149-151
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以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为切入点,探讨了汉日语言中相近的语言现象所负载的相关文化信息。文章认为,从语言修辞学、语言心理的角度看,汉日语言的谐音表达方式有趋吉避凶、幽默双关等;汉日语言中多谐音词的原因是同音词和近音词多、"言灵思想"、追求幽默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新加坡华语中数词及其相关表达的语法特征。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中的数词用法大体一致,但在整数、分数、小数、倍数、序数、概数等表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新加坡华语各个层面的语法特征,可以为汉语学习者了解世界各地华语的语法概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关联词“虽”共出现31次,均表示转折关系,如果再进一步分析的话,其语法功能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已然事实,是一种“事实-转折”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虽然”,共有22处;一类表示未然的状态,是一种“让步假设-转折”的关系,可译为“即使”,共有9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对《论语》中的“虽”的特点进行了发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16.
“X时”是汉语指示时间位置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由谓词性“X”构成的“X时”结构在《史记》中大量存在,这一结构满足了复杂叙事的需要,其实质是使“X”仂语化,并将两个没有语法形式关联的陈述性成分组合起来,形成有同时关系的表意整体,使句子的语义表达和语法结构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17.
“干”的本义为一种带桠杈有长柄的原始的进攻性的狩猎工具。以“干”为声符的形声字约有47个,声符兼表义的有28个。这28个形声字按其所含有的共同核义素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含长条义;二、含求取、冒犯、攻击或捍卫义;三、含庞大义;四、含干燥义。  相似文献   

18.
“-わりに(は)”从语法意义上说,表示逆接,可以解释为“虽然……但是……”,但其在构句时,则带有一定的句式特征,从而将它与其他语法意义相似的句型区分开来。本文拟从基本义的角度、前接词的词性特征的角度、前后项是否为同一主体的角度及语感特征的角度来阐述“-わりに(は)”的句式特征:其前接词可以量化,强调前后项成反比关系;前后项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体现差距感。  相似文献   

19.
动词在表达可能之义时,除了少数固有可能动词外,更多地是意志性动词的变化形式。两者之问在具体使用方面,存在着细微的语法差异。尤其是后者在句子结构中,还表现出“カ” 与 “ を ”的差异。此外,其它可能表达形式的存在,说明在表达可能之义方面,日语动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0.
副词“保不住”由能性述补结构“保住”的否定式演变而来。“保不住”连用最早始于明代的《剪灯新话》中,但数量很少,清中期“保不住”连用的用例增多,并发展出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动词用法的“保不住”的形成源于线性序列上的紧邻、高频的使用以及“保”和“住”较低的动词义特征。副词用法的“保不住”在动词用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句法位置的改变,双重否定的句法环境在其语法化和情态义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