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锡彤与《抑斋自述》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彤是近代河南著名的实业家,其《抑斋自述》是一部类似自叙年谱性质的著述,系据王锡彤日记排比整理而成。书中披露了河南近代史上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河南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迁,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袁世凯等洋务派领袖深知水泥在近代建设方面重要性,派办理洋务的得力助手周学熙、王锡彤、李希明等从外国人手中争回了主权,挽回了利权,群策群力,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填补了中国建筑材料的空白,作出了重大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5.
张謇与袁世凯结识于登州庆军军营,份属师生。张謇曾举荐袁世凯,也曾负气断交。二人在甲午战争时期复交,清末立宪运动时期通力合作,建立政治同盟,促成清廷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时期张謇极力拥护袁世凯攫取最高权力,并在1912—1915年的袁世凯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张謇断然弃袁而去,一心从事实业、教育。二人的交往合作长达36年,对清末民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1909-1911年间袁世凯归隐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1911年间,袁世凯被“开缺回籍养疴”,此乃袁世凯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时期。袁世凯后来借助辛亥革命东山再起,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被罢官之初,就已经策划东山再起,这与事实不符。袁世凯刚被罢黜之际,言行谨小慎微,而且当时摄政王载沣确有杀袁之心,只是外在的条件制约了行动。袁侨居彰德也并非罢官前的安排,而是有难言之隐。袁在侨居期间的活动有:经营实业,闭门课子,寄情山水、吟诗唱和,养名望等,这些活动与他后来东山再起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初,为探索救国之路,留学生群体呈现纷杂多样的政治取向.晚清时期,他们大体上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厕身清廷的有限忠诚、清末新政时期立宪与革命的分野和辛亥革命爆发后抛弃清王朝的三个阶段.民国成立后,国内局势复杂多变,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留学生根据现实的变化,并依据自身的资源和见识,在革命剧变期间尽力保存、扩展革命果实,或关注经济致力实业,或积极从事政党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除极少数留学生依附袁氏外,大多数留学生仍然坚持共和,最终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在艰难地推动民初政治现代化转型的同时,留学生们或致力于经济建设,践行实业救国;或献身教育领域,推动了教育制度的革故鼎新;或在更深层次考虑文化根源和国民性问题,吹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民初"张謇出任农商总长,既是袁世凯渴望已久的事情,又是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表征,也是袁世凯极力渗透和控制实业的重要手段。当然也是众望所归,当仁不让之举。张謇在其任内,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提出一系列发展实业的真知灼见,如整顿官业,助长民业;重视棉铁;对实业"扶之植之防维之,又涵濡而发育之"等,以乞灵于法律、求助于金融、改良于税则、致力于奖助等具体措施促进实业的发展,为民初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其许多施政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仍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信奉实业救国。他兴办实业的班主就是周学熙。周学熙集团就是他兴办的实业的班子。周学熙集团兴办实业、收回利权,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王锡彤的地位仅次于周学熙,他以几十年不间断的日记,为我们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重要细节,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在清末政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预备立宪的决策及其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政府为谋求宪政改革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即出自袁世凯建言,经费筹措、随员选拔、炸弹案侦破,袁世凯无不参与其中,颇能助力其事。然而,袁世凯对戴鸿慈、端方考察团在吴樾炸弹案后关于立宪期限的调查不置可否,而对于考察团归抵上海后的立宪期限调查则积极支持,随后更是与考政大臣互为奥援,共同推动清廷颁布仿行宪政上谕。当设置责任内阁的主张失败尤其是被清廷开缺后,袁世凯对宪政改革之难有了新的体认,转而对宪政改革趋向保守。袁世凯之所以在宪政改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在于其既有通过政治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又有借宪政改革在政治漩涡中维护权势的意图。双重目的性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时期袁世凯对待宪政改革的态度,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清末变革时期政府高层官员的政治活动实态以及官场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1.
汪阳 《文教资料》2007,(16):121-124
民国初年,盛宣怀已从高位跌落至谷底。孙中山政府、袁世凯政府从各自的利益和角度出发,都对盛宣怀及其实业集团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维护、发展其实业,盛宣怀在“二次革命”前后与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府就轮船招商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艰苦的交涉争斗,最终招致盛宣怀实业集团的败落。这一历程充分折射出民初政局的复杂性及充满矛盾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赞成张謇的主张,认为实业救国,应以铁业、纱业为先。铁业困难,自然又以纱业为先了。袁世凯曾举荐著名实业家杨宗濂筹办河北地区的棉纺织业。并推荐周学熙督办。又请张謇为工商部总长,大力付诸实施。先后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及其天津厂、唐山厂、青岛厂、卫辉厂,推动了全国棉纺织业的大力发展,在实业救国方面,作出了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垫款问题与民国初年政治的动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初关于垫款问题的争议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动荡,是袁世凯、立宪派、同盟会等政治力量在政府北上后的第一次交量。唐绍仪因触犯袁世凯、列强的利益和财政政策失当,给列强要求财政监督找到了借口,其内阁陷于政治危机之中。熊希龄在垫款谈判中站到袁世凯一边,但因同盟会的攻击以及与袁世凯的貌合神离,使其政治上也陷于危途。同盟会在这场风波中虽夺舆论之先声,但失去了自己的实力基础和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甲午科状元,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显著业绩和广泛影响的实业家、教育家,对我省、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过贡献。张謇在20世纪初,曾是我国政治运动中立宪派的重要人物,先后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农商部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特别是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张謇见国事日非,开始寻找救国之路。他始而主张“实业救国”,随着  相似文献   

15.
英帝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辛亥革命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外国人物.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朱尔典利用与袁世凯的密友关系,以积极从政治上多方面给予袁世凯帮助为表象,暗地里却是在为英帝国扶植一个任其摆布的在华代理人,把与袁世凯的友情和他的英帝国利益相比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最终,他通过袁世凯从政治上对辛亥革命的干涉,一方面达...  相似文献   

16.
晚清科举与士人心态:以王锡彤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彤在第二次乡试失败后,以"摧烧"时文读本的方式发誓与科举绝缘,但他最终未经得住戚友的规劝而重返科场,并将这一考试坚持到科举废除.王锡彤的科考经历,既呈现了晚清科举的弊端,也反映出普通士人对科举制度的复杂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从这时开始一直到袁氏帝制自为失败郁郁而终,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这期间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袁世凯在这段时期,对政府机构的许多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的整合上。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舞台上,袁世凯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而且在经济上大力兴办实业,倡导新政,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试从袁世凯对山东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作一些探讨。一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出身淮军,早年任驻韩商务委员,总理对韩交涉通商事宜,颇受李鸿章的赏识。甲午战后,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后因举发维新党密谋,获得慈禧太后信任.1899年12月,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实授,至1901年1月调离,任东抚将近两年.在此期间,袁世凯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山东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严复与袁世凯的关系始末,是研究严复政治思想极好的个案。二人交谊深厚,严氏之于袁氏由保持距离到靠拢支持,到最终失望。辛亥革命后,严复支持袁世凯是其政治思想的自然演进与具体体现,而非其思想的“倒退”。严复对强人政治的支持,实在是一种理想政治无法实现时退而求其次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严复与袁世凯关系释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严复和袁世凯的关系,学界关注很少。事实上,严复和袁世凯交往的二十多年,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民初政坛风云的起伏,严袁之间的友谊和纷争,深刻反映了那时社会文化的变迁,也透视出严复的政治追求及其对袁世凯的整体认识。严复倾心袁世凯,既是个人好恶,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