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主导思想之一。基于此,“教学生活化”不时在教育书刊中出现,在讲座报告中听到,成为课改理论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新名词。“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教学生活化”等说法也相继流行开来。我们请来了省内的部分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就“教学生活化”这一话题展开面对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目前,小学数学几个版本教材均以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无疑对实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丰富与发展了教师对“源于生活”学习素材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从数学的高度对现实情境作出分析,提炼有效要素,建立信息之间的有效联系,发现、筛选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上下更大的工夫,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循证教学强调教学情境中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而生活循证则追求广义生活情境中学生主动循证、科学循证的思维和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需要。生活循证能力是循证教学的归宿,生活循证体现化学对生命成长的价值。循证需要学校、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支持系统,即循证文化。从关注“学生中心”的循证教学到关注“生命成长”的生活循证,再到形成“循证文化”,是循证教学发展愿景,更是化学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生活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四性”。即:创设的生活情境要注意启思性;引入的现实情节要注意真实性;组织的实施活动要注意探索性;关注的价值取向要注意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还存在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要善于点击“生活语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刷新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徐艳萍 《英语教师》2023,(17):176-178
介绍“生活即教育”理念及其教学价值。分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例,探索“生活即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策略,即不断拓展学习渠道,理解并实践“生活即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词汇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词汇作业,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1.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在简单阐述“生活经验”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两个方面分析“生活经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并提出结合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场景,思考数学原理以及设计生活习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传承需要,遵循教学理论思路嬗变,追随教学实践经验浮动。教学原则自然成为了联结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其实际重要地位功不可没。而寻求真理的教学原则,则必须从教师的实践本位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原则实际有效的是属“己”,不属“他”的,要摒弃“工具理性主义”,以教师为主体,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日后的“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中也提倡“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郭元祥 《早期教育》2006,(2):I0002-I0002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就在于彰显教学的生成性,突显教学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但“回归”的本质不是机械地、简单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更不是抛弃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与“生活”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学”与“生活”逐渐分离甚至疏远,所以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要提倡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应怎样回归生活世界?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者与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关于生活的教学。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在生活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从“根”中吸取“养料”。同时,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又引入生活素材,恢复生活原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效,充满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已经把教育教学融入到儿童的生活领域中,数学课程作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探求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揭示数学的本义。根据生活的涵义、儿童生活的特点,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要把封闭式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让儿童从“书本世界”或“学科世界”中解脱出来,让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以学生和学生生活为背景形成理念,研究策略,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整合,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学生活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既是一个“周围世界”,也是“共同世界”,是教师和学生意义生命存在、更新与延续的历程。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是统一的,是人为的、为人的生活,与人的成长具有同构性。在功利主义时代,教学生活被种种外在的利益和目标所牵引,其存在的独特性被消解。要重新获得其本有的价值属性,摆脱外在力量的束缚和功利性的制约,就要对其进行价值澄清,回归到关注生命、关注生活,丰富教学活动方式、重视教学情景的创建的路径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