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不肯吃东西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受欺负怎么办?别家的孩子都会认字了,我家孩子就会成天瞎玩怎么办?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  相似文献   

2.
适度的育儿焦虑能让父母敏感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及时做出反馈,能促进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但如果焦虑过强,草木皆兵,则父母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疲惫不堪。我们选取了三类妈妈,对她们的焦虑“症状”进行会诊。  相似文献   

3.
适度的育儿焦虑能让父母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及时做出反馈,促进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但如果焦虑过度,草木皆兵,父母就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疲惫不堪。我们选取了三类妈妈,对她们的焦虑“症状”进行会诊。  相似文献   

4.
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哇”———孩子拼命地哭喊、尖叫,就是不让你离开;他无视老师的安慰,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每次你要离开的时候他都会大声地尖叫、哭泣,拼命地跺脚,百般安慰无效之后,你带着困惑、沮丧和愤怒强制性地把孩子送走。同样的情景几乎在一周的一天都会发生。听起来熟悉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孩子正处在“分离焦虑”期。分离焦虑是孩童期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健康心理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已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他不愿意离开安全、熟的人和环境。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父母不用惊,理解孩子并采用一定的应对策略,能…  相似文献   

5.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一训导了年轻人数千年的名言,如今它的“至理”已暗淡了许多许多。“你的育儿观念源自何方?”、“你的育儿知识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你从你的父母那里继承了多少,又改变了多少?”……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今独生父母的育儿观念和育儿知识,主要的不是源自“长辈传授”,也不是来自“父母建议”,而是源自“书报杂志”,来自“育儿专家的建议”。“独生父母”们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书报杂志”(占75%),其次是“育儿专家的建议”(占68%)。大多数“独生父母”都认同以下的说法:“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6.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若是家长的头脑被各种育儿神话裹挟,并以此为目标去努力养育出一个完美孩子,免不了会焦虑成病,很可能就成了孩子□中的“祸害”。我们需要将“父母”拉下神坛,实事求是地认识父母这个角色,让父母回归凡人姿态。也只有为人父母者不再纠结于原生家庭,认识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父母和解;接受自己的凡人属性,接纳自己的现实局限性,与自己和解,才能从根本上放下对完美孩子的执念,从而缓解养育焦虑。  相似文献   

7.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80后”与“90后”家长担当家庭教育主力军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持以更高的关注度。“幼小衔接”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家长在面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诸多差异以及孩子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育儿焦虑。调查发现,在入学准备阶段,大班幼儿家长的育儿焦虑程度中等偏上;焦虑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焦虑显著突出;育儿焦虑在幼儿胎次、幼儿园性质、家长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纾解育儿焦虑,大班幼儿家长要加强学习反思,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学校要构建合作机制,优化评估指导实践;政府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家长减负降压。  相似文献   

8.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可能为孩子不吃饭发愁,而另一个母亲可能正在担心孩子吃得太多发胖。遇到困难有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寻找解决的办法。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父母如何解决他们曾经碰到的焦虑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11.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2.
生了孩子,就顺理成章成为合格的父母吗?答案是否定的。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约80%的家长不清楚如何获取育儿知识,而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是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紧张型”父母。这一代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他们要的是“自主发展权”。上海市妇联首席家庭教育指导员康惠君告诉记者,亲子教育“亲”的是孩子,“教”的是家长。今天,你要当合格父母,必须换换脑筋了。  相似文献   

13.
或许每个父母都会面对这样的困惑:现代育儿理论告诉我们不能打孩子,但“打”似乎仍旧是最简单最奏效的教育方式。我们究竟该不该打孩子?  相似文献   

14.
蒋佩蓉 《中华家教》2014,(Z1):72-73
在育儿的过程中,父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如何管理情绪,包括愤怒、焦虑、自责等,我就从我的育儿经验中谈谈情绪的导火线是什么,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实现自我的成长。了解情绪的导火线第一个导火线——完美主义在我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读过一本书以后,便马上把书中的方法按部就班地用在我的孩子身上,却发现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异类,跟书上写的都不一样?我什么招都用不了,因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我的完美主义成为了我生命中制造焦虑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丁霞  孙磊  方伟军 《早期教育》2013,(11):51-53
本研究通过对淮安市某早教中心100名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父母的育儿焦虑现象普遍存在、焦虑的内容相对集中、焦虑水平随孩子月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等。针对调查结果,研究者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可从认知引导、榜样示范、行为练习三个维度缓解7~36个月婴幼儿父母的育儿焦虑。  相似文献   

16.
熊必环 《宁夏教育》2006,(11):69-69
现代父母大概都会有一个感觉:“教养孩子的花费好高!”父母各自在事业领域冲刺,为的就是要多攒点钱给孩子!因此“,你知不知道我为你花了多少钱?“”我这么拼命工作赚钱是为了谁?”等话语,常常就脱口而出以希望孩子能因此了解父母的功劳,努力去做个好孩子。可是,你是否曾经想过,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18.
“6月考学生.7月考家长。”这句话包含着学生与父母的诸多犹豫、无奈与困惑。紧张的学生生活终于结束了!但是,你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轻松,“我考得怎么样呢?我学什么专业好呢?将来我会从事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呢?”面对未来.你迷茫,家人焦虑。我们无法越权为你做什么决定,也不能代替你生活!但是,我们能给你一些帮助.你将读到一些关于如何避免填报志愿的误区及一些过来人或专家的指导经验的文章。来帮助你确定你的专业、志趣。  相似文献   

19.
牵住小手     
“你与学生牵过手吗?你多久没跟自己的孩子牵手了?”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教师和父母的我们会如何回答呢?恐怕很多人都会跟我从前的回答一样:“最后一次跟孩子牵手还是他六岁那年,哦,不,好像是五岁……跟学生嘛!好像从来没牵过手,老师是教课的,与跟学生牵手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一次你与一个孩子谈话,定义了你们之间建立的关系,每个家长都懂得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每一条信息传达了你对他的看法。但是面对亲子沟通,很多家长做得不够好,有着很多问题。父母如何学会积极倾听孩子的语言?如何才能读懂自己的孩子?2015年12月15日,北京市妇联携手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中芯集团,特邀主修幼儿教育心理专业的赵一芙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