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是文化大交流时代,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开始和西方接触和碰撞.并走向更宽广境界的时代。而王国维正是自觉到这种现代文艺美学意识的重要学者。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从“小文化”向“大文化”,从“受动时代”向“能动时代”的转折,为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的审美主义,是在现代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对称博弈的场景中形成的,其核心是传统的“乐生”观念和现代的“大地”意识对道德、宗教、国家等意识形态保持着警惕与疏离,强调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构建此在人生和艺术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超历史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化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相似文献   

4.
《万国公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著作.该书引入西方国际法理论的同时,也介绍了近代西方国家理论,如国家的定义、三权分立等.此外,“sovereignty”、“state”、“citizen”等一批近代西方政治学术语的译介及流变,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声通解》是16世纪韩国朝鲜时代的一本韵书。该书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语音和词汇而编写的一种工具书。通过该书和中国韵书、《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之间的比较,我们发现了本书的编排体例明显地反映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韩语特征,即以“韵部与字母第一,声调第二”为原则来编写。这是与中国传统韵书《广韵》有所不同的,而与元代韵书《蒙古字韵》完全一致,而且与现代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和工具书的语音教学部分的体例之间也有一致性。我们可以说《四声通解》是在“国剔化”对外汉语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一种汉语语音学习参考书。  相似文献   

7.
《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从中外比较电影史视域,对中国“十七年”电影做了一次全新解读,为深入理解“十七年”电影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与艺术审美机制开辟了新途。该书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相交融,宏观阐述和微观剖析相结合,既深具学术理性,也颇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论跨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战略有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冷战后西方文化的“倾销”势头、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和我国教育重心的战略性转移等多重挑战,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战略观念,建设以“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新文化,使校园人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和未来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和对社会文化的示范功能,以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导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9.
四川师大中文系李智明(恕豪)副教授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稿》,最近已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精于语言学理论,因此该书常常能站在较高角度评价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得与失,这是该书的第一个优点.作者用普通语言学家罗宾斯的观点来分析中国的语言研究,认为这些研究有不少是“语言学的”,而非“语文学的”,这对前人是一个更正.在本书中,作者对每一个阶段的语言研究风貌作了客观深刻的分析,对不少语言学家如扬雄、江永等,从理论语言学角度作出了新的评价,同时让不少对中国语言学知之甚少或抱有偏见的西方学者懂得:他们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吴锦 《华章》2012,(36)
19世纪的西方语言学家中,洪堡特是较为特殊的一位,他在西方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是独树一帜的.身处历史比较方法在语言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洪堡特却致力于研究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问题如: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他的步伐走在了时代人的前列,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时期,国家正经受着内忧外患,在动荡不安的政局中,传统文化意识领域也正经受着西方文化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的冲击,东西方文化由相互对立,走向相互融合。这样的时代,这样的文化背景,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因此,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坛的出现决非偶然。这位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的大仲马”的现代作家,经过世人潮涨潮落的是非  相似文献   

12.
受地理文化环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西方很早就开始谈论“自由”、“平等”等理念,表明古代西方法学家对个人主体权利的重视。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思想,可知“自由”、“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缺失,古代中国缺乏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个人主体意识以及促进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冲突下的“龙”的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有着很深的“龙”文化情结;而西方人则视“dragon”为邪恶的象征。“龙”和“dragon”不是对等项,而“龙”和“dragon”却常常互译。这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从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策略角度,笔者建议把“龙”译为“Loong”,把“dragon”译为“火龙”。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 ,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 ,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 ,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 ,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 ,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 ,讲究诗的和谐 ,强调诗的节奏韵律 ,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 ,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的诗融会了西方现代文化的灵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具有鲜明特征。在内容上,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情结”和“乡愁母题”特征,体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和坦诚的人生情怀。在艺术上,将西方现代诗艺与中国传统诗歌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受西方象征主义、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借助于中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联想、象征手法和结构的优点,在表现现代人自身的主体意识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他的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追求诗的整齐,讲究诗的和谐,强调诗的节奏韵律,创造了与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的诗歌艺术美,赋予了现代新诗活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今关于文学性的讨论,主要从现代语言学视野出发,很少考虑到中国文化中“语”和“文”结成的知识背景,这使有关文学性的讨论附骥于西方文论,影响到讨论的效果与针对性.本文在中国语文学土壤中展开对文学性问题的探讨,以章太炎的文字、文学观所构成的系统为参照,为讨论中国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都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两种形态特征也是根据文化的差异而取决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讲究天人合一,“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和为贵。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则主张自由、平等、民主,以个体为本位,鼓励竞争、冒险、进取的价值观。使得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形态上的截然相反,但是由于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绘本经历"连环画时代"、"西方绘本引入时代",随着国人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回归意识的觉醒,现代中国绘本迎来了原创绘本复兴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中国国学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对接结合探索,研究前沿科技对接方法,使独具中国特点的中国现代绘本在画面内涵深度、艺术呈现高度中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赴日本留学的创造社小说家借助开放的日本文化环境,在思想意识和文学观念上开启了通向西方现代社会的窗口,确立了反叛传统的生命价值追求。通过“日本之桥”,他们广泛吸纳了西方现代思潮——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思想文化及文学思潮,形成了以“生命冲动”和“艺术至上”为核心的审美观和文学态度。此外,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文学思潮,也显著影响了创造社小说家现代生命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诗史上,卞之琳是一位真正有哲学意识的诗人,西方现代意识和“荒原”意识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的逃避情感而追求智性凝聚的诗,正渗透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现代诗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调,描述了他“小处智慧,大处茫然”的生之迷茫和对现实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