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在绚丽多彩的中华美食里。品类繁多的中式菜肴便是体现。中式菜名的英译是中国文化外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又给中文菜肴的英译带来了障碍。在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探索中文菜肴名英译、提高其外宣效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食享誉世界,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就自然成了很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中餐菜名的英译应当能够清楚传递菜肴的原料、味道甚至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等信息.文章试着从翻译的标准及方法两方面对中餐菜名的英译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邱海梅  田菲 《海外英语》2023,(4):45-47+66
中餐菜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主题。目的论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主要理论之一,适用于指导“信息型”和“召唤型”文本。菜名既传递菜品配料、烹饪方式等基本信息,又吸引食客点选特色菜肴,同时具有“信息型”与“召唤型”文本特征。该文结合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探讨目的论指导下的中餐菜名翻译方法,希望通过对中餐菜名来历、典故探究及英译的赏析,激发读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以期助力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袁娜 《考试周刊》2012,(55):90-9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菜肴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恰当精确地翻译中国菜式.已成为传扬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中式菜名英译的原则及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餐,中餐菜单中菜名的英译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必要手段。以中餐菜单菜名的命名方法为基础,运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探讨中餐菜单中菜名英译的各种方法,达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餐菜名以其独有的文体风格和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规范中餐菜名的英译,有利于把中华饮食文化推向世界,但是中餐菜名的英译质量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传递文化。本文拟从文化功能对等的角度来探讨湘菜名的英译中文化内涵的传递,并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为中餐菜名英译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餐菜名具有成熟而独特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对中餐菜名进行英译,只有了解中餐菜名的命名方法和烹饪方法,才能忠实反映菜肴的内容及特色。中餐菜名的英译,应根据菜品的独有特点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多种方法。中餐菜名英译时,需坚持择优选用翻译方法、突出文化内涵、遵循翻译标准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点菜或服务员介绍菜品时,菜单的误译产生了不少误解,极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因此,中国传统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当前译本现存问题、菜名翻译影响因素、菜名翻译的原则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中国传统菜肴的英译方法,以帮助更有效地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江芳 《考试周刊》2009,(36):57-58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其菜肴名称丰富多彩,译者要了解每道菜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才能精准地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浅析了中国菜肴的英译原则与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业生态环境包括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生态环境,其中内部生态环境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提升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目的,围绕建设校园创业文化、提升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构筑良性的创业内部生态环境,从而提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没有适时地进入世界文明体系,大概是创造中国史的中国人出了问题,于是引发了对中国人的长期追问。这不能不涉及使中国人成其为中国人的基地。追问基地不仅需要思想,而且需要真诚和勇气,即鲁迅先生说的“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怎样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集视觉、听觉和意义于一体的特点,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高雅益智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汉字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各国文字和文学相比较所独有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构形形式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面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生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汉字教学主要是将汉字进行解构,然后将其组成可以接受的各个部分,从而实现其教学目的.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的一部分,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论述汉字教学的方法的基础上,简要的说明了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建构自己的学科主张和课堂范式,必须要用扬弃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传统。首先是直接传承传统教育中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科的主张和做法。其次是对传统加以改造,使传统中部分主张和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工艺整合融通。再次,对传统中的糟粕要加以批判和摒弃。如此,才能在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语文教育的"现代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