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托妮·莫瑞森小说创作特点的分析,集中讨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成长经历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强调了莫瑞森作品对肤色和性别"双重桎梏"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总结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主要作品中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由于莫瑞森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与"后现代主义文学"兴盛的时期相重合,她的作品显现了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痕迹,她创作的显著风格就在于她独特的黑人叙事语言或音乐般的叙事节奏,以及她在小说中灵活使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形式,对传达作品主题起到了强烈的震撼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三部小说中,分别塑造了少女佩科拉、青年女性秀拉和中年女性派拉特三位不同个性的黑人女性形象,由佩科拉式的自我否定到秀拉式的自我抗争,再到派拉特式的自我认同,分别代表了美国黑人女性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认识,揭示了黑人文化理性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黑人女性不断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阐述莫瑞森的音乐审美是如何影响她作品的主题和她的创作哲学,或者说这些因素如何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使她的作品产生荡气回肠、解放心灵的效果.指出莫瑞森的创作受黑人音乐影响很大.黑人音乐的显著特征也是莫瑞森作品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黑人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黑人文学成为美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托妮.莫瑞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其长篇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叛逆、勇敢、真实的美国黑人妇女形象,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兰斯顿·休斯的诗歌作品。休斯的诗歌描写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抨击种族歧视。他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种族对立,深入探索美国黑人的种族身份问题,提倡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7.
<日常用品>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诠释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对自强自立主体意识的渴求,从而强烈地表现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早期作品的的创作中,反映了在白人强势文化压制下美国黑人所处的文化困境,同时对建构美国黑人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才能使黑人摆脱历史与文化的包袱,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国产贺岁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贺岁片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贺岁片的成功有方方面面的原目,其中,影像因素是贺岁片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贺岁片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主要呈现为两种类型的矛盾:贺岁片的既定价值定位和消费文化中多元价值观的矛盾,贺岁片生成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实际质量的匮乏。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是否应该取消“贺岁片”这一概念?在贺岁片品牌价值的厘定中,如何构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动平台,寻找两种文化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2.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冠军早餐》批判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商业性和消费性的特点,视觉文化使人们的思考能力下降并且使大众被物化,金钱物欲、色欲以及权欲等新的价值观已经取代了旧有的价值取向。作者对于人们进入到大众化的狂欢时代的文化发展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首先提出了1种由消费者认知约束引起的特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之后,在心理账户框架内引入这类特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将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于整个安全软件行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指出消费者的认知约束可能造成安全类软件行业出现萎缩.最后,笔者给出了必要的建议,首先,厂商应该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其次,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信号机制"来帮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消费文化时代,影视等图像压挤了文学生存空间,文学有危机感,大学文学教学也遭遇困境。但有的作家如张爱玲在图像时代逆势上扬,文学教学可选择张爱玲这类作家为突破口以摆脱困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有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张爱玲40年代创作的小说、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影视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原则与教学方法;重要的方法有"语图结合"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试图从消费和时尚文化的角度去考察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思想。受此影响,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崛起的商品消费文化,并且以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小说中的商品消费、享乐观以及时间体验。力图从文本和历史之间横亘的属于无意识层面的文化权力来证明文化作为一个意义系统是如何影响着王尔德的主要作品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曾一度是文学理论界最热的话题。直到今天,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仍是学术界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论题。究其原因,是世纪之交文学转型期的出现导致了"经典"的论争不断。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交往政策、文化交往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探讨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白噪音》作为其第八部小说,获得评论界极高赞誉。《白噪音》复印美国当代生活,生动地显示出当今世界日益恶化的环境危机和人类的精神状态。德里罗通过叙述格拉迪尼一家的日常生活与见闻,嘲讽了各种社会现实,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真实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危机感。环境危机与人类精神危机贯穿整部小说,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这部小说无疑是警世钟。  相似文献   

19.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两者统一于范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依恋感。范曾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艺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熔铸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解答当下文艺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问题交际的产生与语言有关,也与文化有关,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以Hall的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理论、Hofstede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为依据,诠释了中德人际交往中诸多常见的误解,旨在帮助两种文化的人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交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