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美学的悲剧角度 ,浅议《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以林黛玉为悲剧的典型 ,“以泪偿灌”为主题 ,从美学的角度 ,以林黛玉性灵之美诉说人生的蕴藉 ,从缘起的美丽到消亡的凄绝 ,让人经验人生 ,领悟审美之极致。感叹世界的悲凉 ,感叹人生的无奈 !  相似文献   

2.
邵欣荣 《考试周刊》2014,(81):19-19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纯粹诗人气质的红楼女儿。她集天地山川之精华,以诗歌为心,以还泪为魂,演绎了唯悲唯美的人生。她承载着曹雪芹悲剧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刘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61-162
尼采是现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美学大家.他有着以艺术拯救人生的美学观.他的美学观点要求人们正视现实,在不完满中求艺术的完满,重视艺术在现实人生中的作用.<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美学的真正诞生地.本文从<悲的诞生>出发,试探析尼采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5.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作品中以巨大的悲剧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并深刻揭示出了悲剧的审美本质.本文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出了<第六交响曲>审美学上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凝望人间——《青衣》悲剧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有着丰富的悲剧内涵,即人性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艺术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在于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得以不应有的放纵和滋养;人生的悲剧在于自然法则无法摆脱和超越;艺术的悲剧在于社会的异化.而希望的出路则有待于人性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说 :“《红楼梦》者 ,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价值即存乎此。”《红楼梦》的悲美价值即在于全篇自始至终笼罩一种虚空和宿命的感伤氛围。曹雪芹之所以呕心沥血写这部奇书 ,亦是为了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人生空门的悲叹 ,一种不可救药的末世衰颓的感伤 ,一种犹如梦幻般缥渺难寻的愁思 ,一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 ,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探索”。他笔下的艺术形象都洋溢着人生空幻的感伤情调。林黛玉是曹雪芹用生命塑造出的不朽的艺术典型 ,诗人的气质是她独特个性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侧面。甚至可以说 ,在林黛玉孤傲的灵魂里 ,发挥其聪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王国维对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的继承和改造为例,从悲剧是人生苦痛的诗学、悲剧的效果是审美的解脱,以及揭示《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和独具的美学思想等三个层面对之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王国维在大量接受叔本华悲剧美学思想影响的同时,又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出发对其作了"中国式"的改造与重构,这对尚处在中国现代美学启蒙时期的近代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为今天的美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评论》破惑传统《红楼梦》研究误区,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为出发点阐发自身的悲剧观,指明宇宙人生的悲剧性本质。《〈红楼梦〉评论》从内部精神角度论证《红楼梦》悲剧价值,以辨妄求真的论证精神否定单纯考证式红学研究。《〈红楼梦〉评论》虽存在无法回避的先天理论缺陷,却仍是红学史上极具启蒙意义的开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并挖掘了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作者认为林黛玉的美学价值,在于凝聚了封建末世的女性美:典雅柔弱的仪容之美,叛逆性格的精神之美,诗人气质的才华之美以及爱情悲剧的意绪之美。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心理学美学诸流派中,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影响至深。朱先生不仅据此批判了克罗齐形式主义的"直觉说",合理的解释了美感发生的心理条件;而且应用"距离"于悲剧的研究和人生美学的探索,使悲剧理论在辨证综合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并对人生、生活作了美学的诠释,将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完成了"人生──艺术"之间的双向过渡。  相似文献   

12.
魏红霞 《文教资料》2008,(24):12-13
<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她的人生、婚姻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探讨造成林黛玉悲剧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文教资料》2009,(22):24-26
林黛玉宽厚善良,却又尖酸刻薄;聪明幽默,却又敏感多疑;才华横溢,却又孤苦无助;自尊高傲,却又脆弱自卑.这些复杂、矛盾的性格导致林黛玉的人生悲剧.本文探讨了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性格本质及其性格成因.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他的<贵妇人画像>被称作是一部经得住用各种方法阅读的佳作.这部小说不仅突出了詹姆斯一举成名原因之"国际题材",而且展现了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细腻、生动的心理剖析,为他后来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埋下了伏笔.文章从存在主义,尤其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角度,试图阐释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事实上是她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宝黛爱情悲剧与林黛玉的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新词,它表示人认识和管理自身情绪、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情商水平高会助人成功,反之易于失败.<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就是林黛玉不高的情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小说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王国维说,《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小说全面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该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王国维说,《红楼梦》者,悲剧中之悲剧也。其美学上之价值即存乎此。  相似文献   

18.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汉束人五言诗的代表。这十九首诗歌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可以断定太多作于汉束桓灵之际。从题材看,可分为游子思妇、感慨人生两个方面。不论是哪种题材的诗歌,其间的悲剧意识都是很强烈的。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痛苦;相思离别、亲人难聚的忧伤;人生短促、岁月易逝的悲叹成了贯串整组诗歌的一条情感纽带。本试图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这组古诗作一番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