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版画历史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繁荣成长起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佛教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需求中,佛教题材版画应运而生,在隋唐宋元乃至更长历史中得到发展。从记载看,中国佛教版画是中国版画史和世界版画史的开篇之作。早期被称作佛教版画的东西,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结构则比较简单,就是把小形的佛与菩萨尊像象章一样按印排列组合的印佛形式,如千佛像。后来发展成对大形尊像和许多尊像组合构成的故事画进行木刻,成为佛版画。版画和印刷术的发展是并蒂莲的关系,中国的印刷术最早,但发明的时间或版画产生的初始时间仍众说纷纭。要寻求佛教版画起源需要追述到隋朝,隋文帝开皇13年诏书中有“度佛遗径,悉令雕版”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的排除异己宗旨 ,使传统文化受到重大摧残的 ,不仅儒家经典和儒家著作 ,佛教寺庙和经疏在太平天国地区也遭到同样境遇。佛教不是我国的本生宗教 ,但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公元 6 7年 )传入我国后 ,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 ,由于读书人的参与 ,佛经的翻译与研究日渐发达 ,到了隋唐遂产生天台宗、华严、唯识、禅宗、净宗、密宗等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宗派 ,这些宗派的综合 ,构成中国佛教 ,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佛教思想对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思想、伦理、风俗 ,甚至语言都有深刻影响 ,所以研究隋唐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  相似文献   

4.
佛法东传,佛教与中国文化撞击和交融,伴随着印度佛教经籍的不断译介。阐释的进程。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员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就中国佛教宗派内部而言,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禅宗六祖慧能因闻(金刚经)得悟,从此中国禅宗与《金刚经)结下不解之缘。(金刚经)与中国文化、中国佛…  相似文献   

5.
<正>东方的佛教中心——山东佛教历史地位山东自古就是中国东方重镇,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十分兴盛。佛教自东汉初年正式传入中国后,山东就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区域,是中国最早出现佛教图像的区域之一。山东佛教的迅速发展归功于早期的一位名僧朗公。351年,朗公在济南附近建立了山东现存最早的  相似文献   

6.
冯小刚的存在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无疑是独特的和极具研究价值的。在众多的阐述视域中,佛教不啻为对其人其作进行深度解读的重要维度,但也是迄今为止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维度。2000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中带有鲜明"佛教意味"的视听艺术创作渐成自觉,至当下已经显现出了不可忽视的风格魅力。而其中,佛教元素的传播和佛教情怀的表达不仅可以成为探讨佛教文化对冯小刚导演艺术影响的重要层面,而且能够由此窥及到当代中国电影文化中多元思想的存在与碰撞。  相似文献   

7.
雕版印刷术的问世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我们沿着时间的足迹追溯到它的历史源头时,就会惊奇地发现:雕版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印刷术过去开拓新境地的每一步都有佛教的扩张作为动机。从印刷术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的悠久历史中,其最初的步骤几乎无不和佛教有关。佛教传播的确对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印刷术起源于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但究竟发明于何时至今仍众说纷云,尚未形成一个十分令人信服的结论。概括起来有七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持“唐代发明说”  相似文献   

8.
刘一菡 《大观周刊》2012,(41):46-46,66
本文通过对佛教的传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进行介绍,阐述汉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通过分析佛寺的建筑特点,展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1926年,梁启超于《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揭出久湮千年的佛教目录之价值,不仅为中国古典目录学开一新领域,亦为佛教研究拓一新战场。其后,学林教界之宿学大德、后进新锐多曾涉足其中。八十年来,佛教目录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总体来讲,还不够广泛、深入、成熟。故笔者不揣谫陋,撰成此文,一则总结佛教目录研究之成果与实绩,二则引起佛教界、文献学界对佛教目录研究之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夏丽丽 《新闻传播》2012,(9):164-165
本文通过对佛教在中国扩散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用了人际、组织、大众等多元传播方式,并随着时代变化有着不同的侧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是历史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成功融合的范例,在传播中,传播者努力寻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似点切入,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更顺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方立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本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述出发,从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独具的异彩。该书凡九十余万字,是方立天教授辛勤耕耘十五载的心血结晶。 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对于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促成中国历史上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的第一次大交往。在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其必然会受到中国本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双向影响和深刻改造,呈现着佛教中国化和化中国的历史面貌。佛教中国化的广度、深度都极为深刻广博,历经了一个逐渐发展、稳步完善、渐进成熟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南岳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唐代就开始影响中国和东亚佛教的发展.到清代民国,南岳佛教虽然逐步衰落,但仍然名僧辈出,留下了诸多珍贵的佛教文献,湖南图书馆藏有一批价值甚高的南岳佛僧文献,它是灿烂的南岳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一书,涉及佛教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四个大题目。但我觉得写得有新意、耐人寻味的是“佛教与小说”这一章,篇幅也占有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显然,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如佛家所说“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简明点出佛教与诗歌、散文、戏曲的关系,重点讲  相似文献   

16.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泽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自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那时白马寺等寺院已有藏书形态出现,并具备了一定数量的藏书,  相似文献   

17.
佛教大藏经收集广博,它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宏富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发轫于南亚次大陆,佛教典籍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而在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多最为完整的,要数汉文大藏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大丛书在不到一千年的时间里,曾被反复雕印,多次出版。每一部大藏的卷帙都在5000卷  相似文献   

18.
张浩 《大观周刊》2011,(5):34-34,16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了一个长期的中国化过程,佛教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译经、格义、僧官制度,与农业结合及判教开宗上。  相似文献   

19.
著作责任者:方立天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我国著名佛教学者方立天教授潜心研究中国佛教哲学15年的心血结晶。全书90余万字,分5编32章。第一编总论,概述中国佛教哲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佛经翻译从西汉末年开始,到元代进入尾声,千年佛经汉译,经历了一个逐变的本土化过程,使佛教逐步加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