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令畴在《侯鲭录》中写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那么,怎样的考场作文最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2.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张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参加过多次作文阅卷,发现有的阅卷者或怕担责任。打保险分,使有争议的精品遭埋没;或略读头尾,打印象分,使颇具匠心的佳作蒙遗弃;或仅凭个人好恶,打偏私分,使不合口味的文章遭冷落;或脱离实际,打苛刻分,使略带瑕疵的好文章被降格。尽管有关主管部门也不断进行作文阅卷的改革.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者心理的“万能”作文、格式作文、套写作文等“歪门邪道”仍屡见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其实,这句话也有形无形地反映着考生对考场作文评分的一些看法和“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究竟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令自己和阅卷老师都满意的作文呢?我相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用绚丽多姿的语言感染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出卷者的亲睐,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绝大部分考生写作内容“撞车”的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一振。拍案叫绝呢?笔者想就此作一点探讨。以供考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题善,佳篇成一半”。作为文章的眼睛,一个靓丽的标题往往能使文章流光溢彩,自必先声夺人,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刺激阅读欲望,同时也为作文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立足点和中心点。因此,话题作文能否写好,能否让阅卷老师对文章砰然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翻一翻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阅卷老师总是偏好有创新有特色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考场作文如何力求一个“新”字,粘住老师的眼睛,拨动老师的心弦,至关重要。我们可从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努力,对考场作文进行创新“包装”。  相似文献   

8.
设置好的“文眼”,不仅能统领全文,还能引领读者的理解思路,使文章脉络清晰。设置好“文眼”,还能造成悬念,引领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应试作文要有意识设置、突出“文眼”来突出文章中心,以便阅卷老师能尽快明了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作文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面对着波谲云诡的考场作文,考生如何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领阅卷老师的思维,夺取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显示鲜明的作文主题则是达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中尤为关键”者。  相似文献   

10.
张和平 《现代语文》2006,(7):118-118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阅卷老师必会对文章“一见钟情”。拟好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多“读”是必要的,多“写”也是必要的,而了解并分析一下阅卷人的阅卷习惯,弄清楚阅卷人在阅卷过程中比较看重的是哪些问题,对我们写好中考作文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考场作文中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以语言为载体。好的语言表达在文章中犹如蹁跹的蝶影,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更是文章的肌肤,是阅卷者首先感知的对象。但我们在阅卷实际中经常会发现以下种种现象:不少考生套作(《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或作文刊物中的文章,不仅导致作文材料的“撞车”现象严重,而且内容不够真实;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不少学生常这样抱怨。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以下的五个要领,那么,就可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第一个要领就是“拟好作文题目”。近两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但拟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人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对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认可”从何而来?这个“良好的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显然,等到作文写完之后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为时已晚。高考是神圣的,也是残酷的。一篇高考作文的成败对学生语文成绩影响极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重视作文备考。在作文备考中,要努力打造自己作文的个性亮点,要考虑到批阅作文人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那么你的作文如何做到取悦于阅卷人,让评卷人“暗点头”呢?  相似文献   

15.
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题,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因此,考场作文点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阅卷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便是作文,而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阅读的重要位置.因此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会使文章出现“亮点”,从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进而取得高分。由于考场作文篇幅短,写作时间少,不可能在开头和结尾长篇累牍.而应该在简洁生动的文字中展现出生动的文采和令人回味的哲理来。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参与今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阅卷期间老师们按照作文的评分细则认真阅卷,阅卷场有科学的电脑监控系统,有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质量检查组时时刻刻对阅卷质量作严格的监控,还有背对背的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打分,较为客观公正。作文阅卷基本上做到了“给分有理,扣分有据”。10天下来,对怎样的文章要给高分,怎样的文章会被扣分,甚至被判不及格之列,颇有体会,现细作简介,希望对以后的高考作文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傅望华 《初中生》2004,(11M):22-24
说白了,考场作文是写给阅卷老师评定成绩用的。面对成百上千内容与形式都似曾相识的文章,阅卷老师能感到新鲜有味吗?能给高分吗?无庸讳言,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众多的文章中,如果出现一篇或观点新、或内容新、或形式新、或语言新的文章,无疑会使阅卷老师双眼为之一亮。这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考场作文往往鹤立鸡群,夺得高分。  相似文献   

19.
黄琼 《现代语文》2004,(1):28-28
听惯了“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不少同学误以为文章开头只应该追求优美多姿、结尾只应该讲究简洁有力。实际上,文章结尾也应该追求美感,给予读者美的享受。特别是对于考场作文而言,阅卷教师在临打分之前看到一个美妙的结尾,获得了审美快感,定会“龙颜大悦”,打出较高分数。从这一点上说,2003年许多高考考生为自己的作文设置的“凤尾”,是文章重要的得分亮点。下面,  相似文献   

20.
向左向右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章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例如一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回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