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生理、智力、非智力、教育、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教师应认识其客观性,采用因性施教的对策。尤应关注女生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成长过程,不断提高女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女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加强女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女生的情感智商,从而提高女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个体的心理、生理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受家庭教育和传统认知习俗的影响,高中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显而易见,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信心和从知度等方面。就历史学科而言,多年的高中一线教学.给笔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总体而言,女生存学习历史特别是世界历史时,比男生有所逊色。而同时,高中文科班的女生所占比例又远远高于理科班,因此,提高文科班成绩,关注女生的成长,让女生接受良好的学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重点关注教师鼓励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及其存在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我期望的确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的自我期望高于男生;教师鼓励对学生自我期望的影响具有正向作用,且不同任课教师正向作用的程度不同,其中班主任的正向作用最大;教师鼓励对学生自我期望的影响也存在性别差异,且对男生的影响高于女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并重点关注男生自我期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因性施教与女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性施教是指教育者根据男女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含义有二:一是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二是教育者应使受教育两性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的发展。因性施教的实质不在于消除两性发展上的差异,而在于如何使受教育者两性都获得全面发展。本文试就因性施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对女生教育问题的关心。一、男女平等是因性施教的前提因性施教不仅在于有没有女生教育,或是否重视女生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看这种教育是…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7):157-159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女生在学业表现上要优于男生,医学生中也存在这种现象。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女生高于男生的性别差异。为了减小这种性别差异,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优化医学生的学业表现,医学院校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61):75-76
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他们的学习特长不同,高中选择理科教育的男生数量更多,文科教育的女生数量更多便是这个道理。但是,不管怎样,数学是所有高中生都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科学,所以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的性别特点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本文将从针对男生的数学教学与针对女生的数学教学两个大角度来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准则来探究教师如何根据性别差异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尊重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规律,激发男生的觉醒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保障女生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男女生在空间观念上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只是由于小学的学习任务比较简单不易暴露,而女生的分析、推理等技巧也弥补了空间直觉的不足,使得在学习之后的测试成绩上显现不出这种差异。那么,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女生的空间观念,使之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呢?这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学生在承担课业负担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四川省21所中学1630名高中生(其中男生819名,女生8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以下几方面表现为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层面上,男生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女生,但失眠现象却较女生更严重,男生参加周末辅导班的时间更长,女生课后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较男生长;在主观感受上,男生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表示更难承受;男生对目前的学习生活热爱度更低,更容易觉得紧张和厌倦学习。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唤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因性施教",实施性别差异性教育,以期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两性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主旨,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及实践中不重视性别差异特别是忽视对女生的教育这一状况,在对男女生性别差异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教育中应注意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承认差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二是取长补短,促使男女生在原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己被当今社会视为教育的热点,也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中学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中学生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外,还必须注意女生的特殊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针对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性别、体型和认知三方面的差异,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有区别、分层次地组织教学,探索改进体育课教学的新途径,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究过程 (一)性别差异与体育教学 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教育中,男女学生的性别角色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有明显差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该倡导因“性”施教。性别差异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学习成绩分布、学习成绩发展趋势、学习兴趣、课堂行为、学习动机等。1.学习成绩分布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生成绩分布较为分散,优、劣者人数都超过了女生,而女生成绩分布较为均匀,但男女儿童学习的平均成绩差异不大。2.学习成绩发展趋势的性别差异小学阶段女生成绩比男生好,进入中学后差异逐渐缩小,男生逐渐赶上并超过女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差异,这种状况逐渐受到关注,女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不利处境使得女性在计算机领域杰出人才的比率明显偏低并影响到她们日后的发展,而且这一状况也不利于教育平等理念及教育公平思想的落实,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了广泛的措施吸引女生学习计算机,包括:实行“积极的歧视”策略;提供女生学习计算机的机会;增强教师及其层教育管理的性别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260条农村中学女生(另有对照组220名男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在自我检验、自我控制和理想自我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另一方面,在自我体验、学业自我、性别自我等方面,女性具有不同于男生的鲜明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此外,在家庭与社会期望上,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认为,实施农村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中学女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中学生在主要学科学习中所存在的学业性别差异,特别是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的对比分析,从男、女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进行了智能特点、智能品质、兴趣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差异的分析研究,并针对女同学在物理学习中的困难,提出了因材施教提高女生物理学习效果的一系列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生个体的心理、生理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受家庭教育和传统认知习俗的影响,高中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显而易见,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信心和认知度等方面.就历史学科而言,多年的高中一线教学,给笔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总体而言,女生在学习历史特别是世界历史时,比男生有所逊色.而同时,高中文科班的女生所占比例又远远高于理科班,因此,提高文科班成绩,关注女生的成长,让女生接受良好的学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实验法为主,对98级359名民族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提高,男生比女生更为显,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心理的不同,成.长环境的差异,男、女学生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男生优于女生,或女生优于男生,而是各有千秋的,应用新课标教科书所倡导的新教学理念后,这种差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作为一线教学的地理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存在着这种差异。那么,高中地理学习存在哪些性别差异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赵锐 《时代教育》2012,(5):105+116
高校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普遍都不是很高,这也是当前造成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主要因素。当然,这也和很多高校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没有能遵从女生的自身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只是将体育课教学内容和男生等同有直接的关系。当前,为了不断提高高校女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效果,非常有必要从体育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以便能有效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