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提出了“文献探伤”的新概念,阐述了文献有伤,既有外伤也有内伤,并讨论了文献探伤的方法、意义和组织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潮汕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概述了潮汕文献资源的范围及分布特点,对潮汕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潮汕文献利用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献载体演变对文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文献类型发展演变过程中,文献载体经历了三次重大演进。本文就文献载体的每次演进,文献类型的每次变革,对文献基本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揭示出文献类型的每次演变都是为满足当时社会科技及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多年来在一些图书馆内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重视了传统的购书、借书,冷落了地方文献的工作,致使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流失、埋没,遭到了不应有的损失。今天,人们在讨论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课题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中文学术会议文献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我国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不仅应重视中文学术会议文献的收集,还应做好其机读目录,组织好卡片目录,使其学术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灰色文献的动态性和差异性特征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灰色文献的前沿性、时效性两方面探讨了前沿动态性特征,又从灰色文献初始预备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三方面探索了灰色文献的信息质量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湘西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赛君 《图书馆》2004,(4):72-74
本文初步分析了湘西民族地方文献的特征,以及当前湘西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现状,并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阮素雯 《档案》2011,(3):27-29
文章首先分析了民国文献的保存现状,然后从三个方面阐释民国文献开发的必要性,进而讨论了民国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文献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文献的载体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文献的产生及传播利用日益广泛。面对这一现状。纸质文献的命运何去何从,目前大家意见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文献在传播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了解两者在今后历史舞台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献"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档案文献、图书馆文献的属概念。档案文献和图书馆文献是"文献"的子集。实践中,两种类型的文献存在定义上不精准,使用上"同语异意,异语同意""用而不定"现象。从种属关系入手,准确定义两种类型的文献术语,是档案学和图书馆学共同的使命与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对“信息”一词源流加以考证,指出并修正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误读、误判。通过探究“信息”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详细出处,提出 “信息”一词最早辞源出自唐朝崔备的《清溪路中寄诸公》中这一论点。进而对“信息”一词的内涵、发展、演变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以图书馆提供电子借阅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为研究对象,厘清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提出建立基于社会平衡机制的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系统的主要路径。[方法/过程] 介绍图书馆电子书和电子借阅的发展现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作者、提供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涉及作者与提供商的商业利益、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的权利和用户获取知识的权利,不同利益主体存在既冲突又合作的关系;图书馆电子借阅服务系统不够成熟,产生明显的资源供需失衡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法律制度,维护公共利益;扶持电子书产业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建立许可协议标准模板,保护各方利益;控制采购成本,促进电子书资源利用;发挥电子书优势,促进电子书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意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一直在面对层出不穷的竞争者,也一直在流失用户。新一轮互联网浪潮中的知识付费成为图书馆最新的竞争者,但相关研究尚未注意到知识付费在社会知识交流中的角色与影响,也没有更进一步地再回到对图书馆事业影响的思考上去。[方法/过程]使用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法,以知识付费的兴起与局限为参照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是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扁平化的知识交流市场,当代图书馆地位受到挑战的背后是图书馆员职业主体性消解和中介性消解。图书馆应当放弃"中心"思维,重新认识现阶段的历史任务,通过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专业性输出来重申价值与回应挑战。知识付费尚存在不能解决信息失真和阻碍信息公平两大局限。与其他知识交流市场的竞争者相比,当代图书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almanac in Croatia is reconstructed through primary research in bibliographic and archival sources. The almanac is a vehicle for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in informal contexts, engaging both oral tradition and literary forms traceable to medieval literacy and ways of structuring knowledge. The history of the almanac in Croatia reflects the changing context of the book trade, literacy,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Four main stages are identified: (1) the beginning of the annual almanac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strological almanacs reflecting the sensibility of the Baroque period; (2) the Enlightenment's stimulation of almanac publishing in the spirit of contemporary secular reforms in agriculture and education; (3) nineteenth-and twentieth-century almanac trade, showing complex and overlapping networks for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printed almanacs;(4) roughly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when the almanac slowly moved out of the role of a popular mass medium and into specialized niches represented by regional, diaspora, and religious almanacs.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memoir is my personal story about how I created and came to curate on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culture Archive collection, which is held in the Global Resources Center of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s (GWU) Gelman library. The first person narrative relates my first encounters with Soviet rock culture and describes how I turned my initial interest into a Ph.D. dissertation on the subculture of Soviet hippies and traditions of Soviet rock music, which subsequently led to my later work as a librarian and curator. I tell the story of my initial encounters with the members of Soviet/Russian rock music subculture and other countercultural personalities and activists during my first trip to Moscow in 1993 to collect samples of Soviet rock music recordings and rock music zines for the European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During this formative trip I met with a number of counterculture producers and collectors who were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me build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culture Archive. Upon leaving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I continued collecting Soviet/Russian countercultural materials on behalf of the Global Resources Center of GWU’s Gelman Library. I talk about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 Archive at Gelman library, about bureaucratic and financial aspects of this work, and about my many acquisition trips to Moscow,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and East Central Europe. Much of the narrative centers on my work with Russian collectors and content producers and describes the type of material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I also describe how I built 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oviet/Russian rock music recordings, focusing on the phenomenon of Soviet/Russian rock music zine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unique zine collection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unterculture Archive.  相似文献   

17.
网络博客学术资源编目疑难问题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了解国内外网络电子资源编目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学术博客资源编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地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馆员多样性和团队合作是美国ClimateQUALTM组织氛围测评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但二者的关系还没有被详尽研究。本文利用近10年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科研合作数据,深度分析馆员合作中所体现的馆员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组织氛围的相关特征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利用馆员及其年龄、职称、学历、学科背景、岗位等馆员属性信息,将这些馆员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计算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熵值(entropy),并依此来测度科研合作中的馆员多样性,绘制合作结构图来显示科研合作的状态。[结果/结论]将馆员个体作为多样性计算中的类别,辛普森指数为0.994,熵值为0.6。按馆员年龄、职称、学历、学科背景、岗位等属性划分类别,辛普森指数处于0.82-0.997之间,熵值处于0.59-0.89之间,高辛普森指数和高熵值表明不同层次的馆员都参与了科学合作,但合作不是很集中。对一定合作强度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的分析也发现,合作还处于相对比较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团队。高学历和高职称馆员是图书馆科研产出的重要力量,虽然馆员学科背景广泛,但图情学科背景仍是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科研产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个人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角度,对目前心理资本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及归纳,内容包括:心理资本的内涵、心理资本的测量、心理资本的前因与中介、心理资本的结果、心理资本与结果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心理资本的调节以及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相关研究。最后,指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心理资本的研究展望及今后图书馆员心理资本研究可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北欧四国图书馆法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北欧四国即丹麦、芬兰、挪威及瑞典图书馆法的发展历程,并从9个方面对4部法典进行比较研究,包括:①图书馆性质;②图书馆经费来源;③图书馆服务标准;④图书馆资源建设;⑤专业人员任职;⑥图书馆发展与布局;⑦图书馆的管理体制;⑧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⑨图书馆法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发现北欧四国的图书馆法具有宏观规划性、优秀的特殊用户群服务、图书馆事业资金获得有力保障及政府在图书馆事业中的责任明确4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