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几起特殊新闻事件分析了近年新闻媒体公信力下降的表现:新闻娱乐化、策划新闻和虚假新闻倾向,同时给出了治理措施: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提高媒体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2.
但近年来假新闻仍不时在媒体上出现,新闻纠纷及诉讼不断,有偿新闻屡禁不止,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以及新闻炒作、媒体越位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被冠以“新闻公害”的现象对媒体公信力构成了挑战,屡受社会各界诟病.  相似文献   

3.
"新闻策划"有悖于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造假难有本质上的区别。"新闻报道策划"则是提升新闻传播力的有效手段,值得提倡。"媒体活动策划"更被称为"媒体再生的希望之星"。"公共活动策划"系指由国家、政府或大型公共组织发动的,引发公众广泛参与和媒体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无论是新闻报道策划、媒体活动策划还是公共活动策划,都必须遵循媒体的发展规律,做好"四个判断",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媒体的媚俗之风及有偿新闻等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本文提出重建媒体公信力的必要性及对策,并阐述了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生产产品的同时,也"生产"新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现代媒体的竞争加剧了企业的新闻策划.媒体对企业的新闻策划应当保持理性,谨慎出击.  相似文献   

6.
李琴 《华章》2011,(23)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广泛的的传播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使得虚假新闻一旦传播开就很难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控制,杜绝虚假新闻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守则,这对网络媒体同样适用.网络媒体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自律,捍卫新闻真实性,拒绝假新闻.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成为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好媒体.  相似文献   

7.
"杨丽娟追星事件"中,媒体进行的介入式新闻策划颇多引人深思之处,它对当事人的影响,对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考察,思考了新闻策划对社会进步和媒体自身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策划是画龙点睛之笔。成功的策划能够让好的新闻锦上添花,倍增意义,成为媒体的荣耀;能够让平凡的新闻绽放异彩,成为夺人眼球的亮点;能够让平淡的社会生活风生水起,拨动读者的心弦,形成新闻话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策划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在新闻界颇为流行。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这篇文章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介绍策划和新闻的本质,解释了新闻策划是媒体竟争的产物,分析了在新闻策划的注意的几个要点:在“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的基本新闻观念下,不断创新,使报道更具有新颖的视觉,深刻的思想内涵,不断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竟争力。  相似文献   

11.
党报尤其是地(市)委机关报,应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来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从事关党和国家大局及对人民群众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报道做起,是现阶段党报构建公信力的一个抓手,是党报成为主流媒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带来了传播环境的改变,也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通过加强新闻策划、拓宽新闻采集渠道、提高新闻信息质量、理顺审核程序、注重信息反馈和危机处理,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传媒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以电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格局,政府对媒体的管理应随之变化,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地方媒体的舆论引导。目前地方政府对媒体的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乏力、引导过期、引导失准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受损,影响了政府形象。地方政府要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健全新闻阅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对地方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使地方政府、地方媒体和地方公众三方齐力,构建良好的地方舆论氛围,推动地方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媒体的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通过多次机构整合,许多地方传统媒体拥有相对独立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资源,引入“全媒体”元素来优化资源配置,能有效提升传播影响力。整合各媒介资源,改造传统组织架构;设计全媒体下的管理、运行、考核体系,打造一支全能型采编队伍;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层级开发”,能满足不同媒介,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壮大地方媒体的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媒体市场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消费新闻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在新闻消费过程中,受众(消费者)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受众的消费需要、消费选择、消费认同和消费情感四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并以若干都市报营销策划方案为案例,分析新闻消费心理在媒体营销策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CGSS2005调查数据,我们对媒体与城市居民的信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居民网络媒体的总体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是消极的,但报纸媒体、电视媒体的总体性使用以及居民的媒介新闻性使用对他们社会信任的影响则不显著。我们还立足于中国传媒语境对相关的发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媒介功能认识的不确定,根植于新闻传播普适性价值观的缺位。新闻传播的精神资源不能局限于某些个人、利益集团,而应该是全民性的、全社会性的。民族精神是新闻传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资源。把民族精神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资源,有利于对新闻媒介功能的全面认识。民族精神从人群、地理、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性,为新闻传播功能全方位的认识和实现,开拓了视野和道路。民族精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精神支柱,保证新闻媒介功能实现。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除了物质层面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弘扬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既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对待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工具,更是新闻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提升传播影响力是媒体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传统媒体提升传播影响力的路径主要有:关注公益,传播"正能量";围绕新闻事件,制造公共话题;发挥微博平台作用,利用和经营好微博。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