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实施阳光课程,打造阳光教育”,是东北师大第二附小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全新教育理念。阳光的教师、阳光的学生、阳光的校园,共同构建了第二附小“阳光教育”的亮丽风景。如果说,“阳光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话,那么在附小南校,到处都充盈着这种爱的阳光,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学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天都在感受着、体味着这种阳光的教育……2003年,第二附小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首批实验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爱的教育”为第二附小校本课程开发插上了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2.
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规模宏大。多年来,学校在东师附小教育集团“开放式·个性化”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立了“主题文化年”制度,并通过“主题文化年”系列活动,实施阳光德育,描绘了独具附小特色的阳光儿童画像。  相似文献   

3.
一、课题引路,“德”字为先,阳光教育应运而生 东北师大第二附小,建校8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是4000学子,200教职工,固定资产6000万,无形资产2000万。众所周知,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甚多,但二附小的成功很重要的…条,就是学校秉承了附小多年来形成的16字办学特色,即“坚持实验,探索规律,科学施教,全面育人”。特别是2004年,《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子课题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课程研究》两项课题同时启动,将二附小的科研工作、德育工作、学校发展引向了高规格,引向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洪宇发表了《我的阳光教育论》,这为探索“阳光教育”的学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方向,去年12月和今年元月,武汉市25中学校领导两次上门向周教授请教“阳光教育”,与周教授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在谈话中周教授就“阳光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及主要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为让更多正在探索实施“阳光教育”实践的学校了解“阳光教育”,现将《我的阳光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毅 《考试周刊》2012,(58):172-172
阳光乃宇宙能量之源,象征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阳光教育正是借喻阳光的这些美好特性,通过一系列以人为本的“阳光环境”打造和“阳光策略”实施,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教育文化,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实现学校精神品位提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内容是打造“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学生”、建设“阳光课堂”、实施“阳光管理”、形成“阳光文化”.为实现公平教育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我校提出“阳光教育”的办学思想。“阳光教育”是基于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求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它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追求博大、温暖和成长的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阳光教育”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实施阳光管理,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阳光校园;  相似文献   

7.
走进桓台县实验幼儿园的大门,你会感觉到处生机盎然,整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活泼自信的幼儿团体,都给人们带来春天般的气息。自2005年开展“阳光教育”园本课程研究以来,我们努力创建阳光的教育教学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教育活动,打造阳光教师队伍,培育阳光快乐儿童,构建阳光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弊端,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那么,什么是“阳光教育”?它有哪些内涵?如何实施这种教育?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周洪宇教授:  相似文献   

9.
在绿色指标的引领下,封浜小学从校情实际出发,结合“阳光教育,炫色生命”的办学理念,对课程进行顶层设计,推进课堂变革,形成了“阳光下的男孩女孩们”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第25中学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提炼出“阳光教育”的思想,并以此构建“阳光教育”的教育模式,这项事业于2001年便以开始,如今卓见成绩,几乎就在同时,周洪宇教授正独自潜心于“阳光教育”的探研,2003年以《我的阳光教育论》为题发表自己的心得,公开了他自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时空》2010,(11):F0002-F0002
被孩子们称为“阳光姐姐”的安徽大学儿童文学创研中心主任伍美珍最近来到新疆农业大学附小,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写作经验,分享读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近五年来紧紧抓住素质教育发展的契机。倡导和推行“阳光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阳光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和人文化的教育措施.提升学校的精神灵魂和品位,引领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阳光教育”体系包括“阳光管理、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家长、阳光课堂、阳光校园”,主要措施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东北师大第二附小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的首批实验校,2004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课程研究》的课题也同时启动。在这两项课题的实施中,我们站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度,探索出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学校致力于阳光教育生态建设,让阳光文化洒满校园,将各种显性文化加以整合。通过建设阳光校园,培育阳光教师,开发阳光课程,打造阳光课堂,将阳光文化在预设的教育课程中进行架构。在制定课程标准、确定实施路径、课程考核评价等环节都明确指向阳光教育的课程目标,使"阳光教育"更加视觉化,树立了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全新形象,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周洪宇教授认为,“阳光教育”是一种相互感染、呵护和促进的教育.包含了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内容。提出学校教育阳光化的三个方面.五大行动和五大法则。其中,“孝亲教育”、”意商”及“合育”的提出颇具新意。孝亲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髓,孝是道德  相似文献   

16.
阳光特有的属性是公平普惠、温馨关爱、无私奉献、光辉永恒。2010年9月,北京市东交民巷小学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办学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制定了“阳光少年”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7.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必须是整体的、综合的、立体的。清华附小以“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为办学使命,把育人目标具体化为“健康、阳光、乐学”。在探索实现育人目标途径的过程中,清华附小以“课程”作为核心载体,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并据此优化校园环境、调整学校管理结构及人事制度,进而形成了以“1+X课程”为核心的育人体系。今天,“1+X课程”促使清华附小形成“课程导向”办学特色,成为首都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蔡淑敏 《教师》2010,(36):119-119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目的。“师范教育”是为了培养各级各类教师,“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将来更好地从事某种职业,而“阳光教育”则是为了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阳光学生”而进行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5,(3):2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升第二小学占地13800多平方米,有两个教学区,52个教学班,2900名学生,教职工145人。学校确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这一办学宗旨,以“从一做起”为校训,打造着“阳光文化、阳光课堂、阳光少年”的校园风景线。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彰显育人文化。围绕“阳光教育”的核心价值“尊”和“赏”,学校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