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几近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以及受众日益挑剔的信息获知心理,近年来,以声音为传播手段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立足于媒体形态特点,改革创新,以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先知为快"的获知欲;以音响构筑"画面",直接显现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在形式上给受众以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闻自由语境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历程及其"公共服务"的信念,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我职业形象--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心理需求.另外还论述了当前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障碍,包括政治势力对媒体的影响;资本势力对商业性媒体的控制;"信息自助餐"报道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国际跨文化传播中新闻"偏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认知机制,指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影响新闻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媒领域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领域,突出"以人为本",尤其重要.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更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单位需要出品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方针,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巩固行业地位,协调发展.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与"以人为本"思想的关系,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  相似文献   

8.
数字,作为量化的指标,可以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尤其是来自重要信源的数字,更能够赋予新闻报道以可信性与权威性. 历年的"两会"新闻都离不开数字.因此,如何在报道中运用好数字,如何写好数字新闻,成为各家媒体在"两会"新闻竞争中角逐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两会"报道的数字运用,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节假日期间,新闻也是淡季.在不停刊的情况下,怎么做好节假日新闻,做到淡季不淡,<新京报>北京新闻部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上兵伐谋 "点子"先行 与平日新闻相比,节假日动态新闻算是"小兄弟",质和量均难预期.如果按平日新闻策划,难免落入俗套,但如果离开节假日本身这个特点,又会显得生硬,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接口?<新京报>与中华骨髓库联合举办的"我的六一,你的爱心"大型活动,可以说是一次较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警惕新闻转载中的"羊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群效应",也称"从众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从众跟风的心理或行为,跟风就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掉进陷阱或遭到失败.其实,这种盲目地跟着他人一哄而上的现象在当下的新闻传播--尤其是转载新闻中同样屡见不鲜,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多次强调新闻工作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而民生新闻以鲜明的"接近性"特点,成为了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急先锋.民生新闻追求取材的贴近性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共鸣,民生新闻富有特色的"说"新闻方式、"短平快"的风格,迎合了快节奏生活状态下人们收看新闻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2.
捕捉瞬间的能力强了还是弱了 新闻摄影中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是指能够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特点的瞬间.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语境.大众传播语境下所形成的互动性等特点,不仅使新闻语言在词语的使用、话语的角色定位、语言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有了新变化,同时,广大受众通过新闻语言反映出其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促使新闻语言不断革新,以适应受众的这种多元的、全新的心理与思维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问号得到特别青睐.越来越多的纸媒新闻引问号入题,形成"问号新闻"."问号新闻"为新闻传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新闻真实性、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媒体只有对"问号新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度,并注重媒体自身品位的塑造和提升,才能使"问号新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没有历史发现者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历史事实的"发现",历史活用为新闻就很难实现;在"历史"活用为新闻的过程中,历史发现者的"发现"是创设新闻由头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历史发现式新闻"比"历史新闻"的提法更能够体现出历史之与新闻的合法关系,因而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的重点。鲁迅先生也主张:"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新闻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18.
广播同报纸一样也有一个安排好"版面"的问题.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有次序地根据新闻的重要程度、新闻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安排,然后一件接着一件地播放出去.在广播电台的日常工作中,编辑们借用报纸的这个词汇,都称这项工作叫做安排"版面".怎样安排好广播新闻的"版面"?这同广播新闻的特点和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有关.一、根据广播新闻的特点安排好"版面"广播新闻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快、新、短、广、活.快.一般听众要求广播新闻比报纸快一些,存在着"先听为快"的心理.快,是广播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广播可以把新近发生的事作出迅速的报道.上午发生的,中午或下午就可以广播了;下午发生的,晚上就可以广播了;有的新闻,第二  相似文献   

19.
头版照片:市民的重要"视点" 地市报的头版到底该选择和使用怎样的新闻图片? 在图片新闻价值的判断上,应该根据新闻的重要性、时效性、显著性和接近性的特点来决定选择新闻照片.地市报头版照片的选择,应优先选用信息量大,形象价值强的本区域照片.  相似文献   

20.
一则富有灵气的标题,读者一瞥便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响题",都具备这个特点.读者对此感同身受. 有人说,记者工夫看导语.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华北石油报记者岳双才同志首先为拟制标题下了大工夫.因此,岳双才不只是"石油新闻一枝笔"(工人日报<新闻三昧>2003年10月号拙文标题),他还是注重"炼题"的好手.圈内不少人有体会:新闻稿件不难写,拟制题目却颇费心思.我一直关注并感觉,岳双才同志这些年的新闻作品中,涌现出不少令人难忘的惹眼妙题.他这种"记者的编辑意识"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