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所谓自然朗读,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朗读,它是指朗读作为情感的流露、表达的方式,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势,要像说话那样自然,但又不能等同于说话,而是融入自己对作品的感知。教师在指导时,应把重点放在情感的激发上,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努力倡导个性化阅读。一、充分研读教材,让理解为朗读奠基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领会内涵的基础上,用声音、表情、动作来演绎,活化语言文字。学生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教师要认真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一种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一股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较快,说话有条理、自然流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朗读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来督促学生在课外练读呢?  相似文献   

3.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比书面文字多了一个用语音传递情感的困素。朗读既然要传情达意,就不能只是机械地将文字变成声音,必须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发挥效能。 1.停顿 人们平时说话,根据生理需要,常作些很自然地停顿,这样既不觉得吃力,又能使听者听明白说者的意图。朗读文章多数是替别人(作者或文中人物)传情达意,要想把经过作者反复修改加工而成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书面语较完整的读出来,就不能像平日说话那么随意停顿,而必须根据文章表达及生理、情感需要作适当停顿。  相似文献   

4.
探究学习是模仿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把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入朗读教学 ,不但要借鉴自然科学探究学习的做法 ,体现探究学习的特征 ,而且要符合朗读教学的特点 ,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朗读教学中引导探究学习 ,能够使学生在学会朗读、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探究意识 ,创造性地学习。一、提出问题。自然学科探究学习中的“提出问题”指的是学生投入到科学型问题中去。朗读教学中的“提出问题”,指的是学生就整篇课文的朗读提出问题 ,如要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要怎样确定朗读基调 ,或是就课文的某部分提出问题 ,如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要用什么…  相似文献   

5.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条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6.
陈华娟 《广西教育》2011,(28):52-52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训练沟通着听说渎写、知情意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7.
刘芳 《生活教育》2014,(4):47+43-47
正在教学生活中,我说话的语速比较快。虽然自己也注意到了,但上课时往往把提醒忘在了脑后,这对学生的"读"和"悟"有一定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朗渎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倡导“自然的朗读”。这告诉我们,学生要真正读懂义章,朗渎时所表达出的感情就要符合文章的主旨,这其实是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朗凑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把朗读教学、语感和情感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情感、积累知识、加深领悟。我认为,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要把说话与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协调发展。1.把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结合起来,以说促读,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就朗读技巧来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往往收效不大。如果把“说话”作为基础,以说促读,以说带读,往往会...  相似文献   

10.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这么一段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段表述,不但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新补充的内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相似文献   

1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强调了一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的朗读",是"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造作……"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阅读课中朗读教学的方向树立了更明确的标杆,情感朗读的评价标准是:在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自然的朗读,就是情感朗读。也就是说,读,是要给自己听,此时的朗读已然上升到另外一个境界——情感诵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朗读教学有如下表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书声琅琅”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好课观之一。可见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包礼胜 《考试周刊》2013,(25):39-40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技能训练,以及对学生朗读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17.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静夜思》的朗读,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对"有感情朗读"作了特别的说明,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提倡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分明是针对朗读教学中"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人在读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朗读材料和说话时都有错误和失分现象。常用字词误读且比例较高,主要原因为:因义近而误读,因形近而误读,因方音影响而误读,因多音字、儿化变调等影响而误读。朗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调平淡、语感不好,缺乏朗读技巧训练。说话方面的问题是题目选择不合适、说话不流畅自然等。语音面貌整体上的问题是语音不够响亮清晰,语速机械无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