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1]研究了这样一个动点的轨迹问题:问题Rt∠POQ的顶点O是定点,直角边上的动点P、Q在某定曲线上,若OM⊥PQ于点M,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动点的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求动点的轨迹和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在求轨迹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动点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交轨法、几何法等等.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与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当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椭球面,当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动点轨迹为旋转双叶双曲面,本文探讨到定点定平面距离之和(差)为定长的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常见的求轨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坐标法、定义法、参数法、复数法等.本文着重讨论巧用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一类轨迹问题。在一个轨迹问题中,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点,如果要求轨迹的动点(未知动点)随着其他动点(已知动点)的变动而变动,我们可将己知动点和未知动点的坐标一一设出,并且列出动点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既而利用方程思想,设法消去己知动点的坐标,最后得到未知动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几何法.用几何法求动点的轨迹是通过挖掘图形的几何属性,联想有关的定义和性质,建立适当的等量关系,这种思维模式开阔了思维视野,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解题的灵活性,减化了思维过程,减少了计算量,达到  相似文献   

6.
立体几何动态问题是高中重难点问题,其“不确定性”和“运动性”往往会增加学生的思维难度.动点的位置变化是造成动态几何的一种情形,题型较为多样,如分析动点轨迹、距离及角度计算等.解析时需要分析问题特点,挖掘其中隐含的不确定因素,确定动点轨迹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将围绕动点轨迹开展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7.
轨迹圆问题的题设多样,问题中常以不同形式的几何运动来呈现,如点动、线动、图形运动等,结合条件确定动点的轨迹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析时需合理利用瓜豆原理,把握动点间的关联,推导核心点的运动轨迹,生成轨迹圆.本文将结合实例讲解破题过程,总结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8.
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轨迹方程的求解也是令许多同学头疼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轨迹问题涉及的对象是一系列运动的点,因其不断运动,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同学们只看到了问题表面现象,其实轨迹问题是动中有静,点是运动的但点遵循运动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求轨迹方程只要挖掘已知条件,将动点满足的规律找出来,并将规律用动点的坐标表示成等式,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有:定义法、代入法、直接法、待定系数法、交轨法等。  相似文献   

9.
轨迹是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就是要建立动点坐标x和y之间的某种关系:f(x,Y)=0轨迹问题实际上是综合问题,它可以与各重要数学知识相结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轨迹就是特殊的曲线,解析几何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所以轨迹问题永远是重点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玉菊 《考试周刊》2013,(46):62-62
对动点的轨迹方程的考查,是高考的热点.本文对用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广大同仁和同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点轨迹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归纳出初中常见的两大类动点轨迹类型——圆弧型和直线型.列举具体实例对学生比较困惑的两种动点轨迹问题(即"定边对定角"的动点轨迹和动点与定点的连线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的动点轨迹)进行分析讲解:题目中如能找到定边对定角,则该动点的运动轨迹为在以定边为弦且经过定点的圆弧上,这一类型关键的突破口是求出定边对面角的具体度数,为定值.而题目中如出现动点与定点的连线与定直线的夹角为定角时,则该动点的轨迹为直线型(这个夹角的另一边),解决这一类型的方法为夹角定位法.  相似文献   

12.
<正>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在高中人教A版教科书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及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中出现,其中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还给出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解析几何题目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而它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动点的轨迹方程的理解及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相似文献   

13.
如果某点的轨迹是由其他的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应用转移法求点的轨迹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一、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动点坐标M(x,y);(2)列出动点M(x,y)满足的条件等式;(3)化简方程;(4)验证(可以省略);(5)说明方程的轨迹图形,补漏和去掉增多的点.  相似文献   

15.
多角度、多形式的高考动点轨迹问题,以课程改革为导向,实施新的评价理念.这些试题融入了基本方法、数学思想的考查,蕴含了观察、探索、辨认、归纳、抽象等考查功能,使我们体验到数学的动态美.动点运动规律的条件千变万化,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浪起帆转,本文拟归纳求轨迹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先来探讨这样一个求动点轨迹的问题:一个长轴为20、短轴为26的动椭圆与两互相垂直的定直线恒相切,求椭圆中心的轨迹方程.这道题直接的解法是以两直线的交点为原点,两直线为坐标轴,椭圆移动,从而求出椭圆中心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求动点轨迹的一般步骤;盘点了求动点轨迹的一般方法:直译法、点随点动法、定义法与参数法.阐述了圆锥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求轨迹方程时,直接就写出有关x、y的关系式,这是不严密的,应该是先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为(x,y),再根据题意列方程,尤其是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一般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为(x,y),其他动点的坐标为(x1,y1)或(x0,y0)等。  相似文献   

19.
(续前) 156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轨迹是动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即轨迹条件运动而形成的,这个轨迹条件一旦用动点坐标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轨迹方程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单叶双曲面是动直线的轨迹两例刘绍颖单叶双曲面作为直纹面的一种是由一族直线所构成可由以下两例得到。例1与三椭圆都相交的动直线在三椭圆上滑动的轨迹是单叶双曲面这里a、b、c均大于零。证明:设P(x、y、。)为轨迹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的动直线与椭圆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