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数学的魅力之一在于猜想,有猜想便可以有发明和发现.新课程改革向初中数学教学提出较多新的要求,核心点便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探求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方式方法.解数学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猜想思维和解题能力,被视为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强有力抓手.基于此,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探究引导学生将猜想思维应用于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路径,一是借助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验证,三是确保数学题型的丰富性,并指出有效培养学生猜想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戴田云 《小学生》2012,(8):73-7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也说:“数学既要教证明,也要教猜想。”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提倡教猜想、学猜想,通过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判定。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因过分强调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扼杀学生的猜想思维。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大声疾呼:“让我们教会学生猜想吧!”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想,甚至可以浮想联翩。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其创造精神.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季腾飞 《教育》2012,(3):4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过多地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忽视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欠佳的现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牛顿曾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5.
牛谦海 《考试周刊》2014,(49):73-74
<正>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地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只注重应试教学,也就是只重视对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解题中谨小慎微,想象力贫乏,创造力低下的现象。那么,如何猜想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猜想的方法谈谈体会和做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同仁相互交流和探讨。一、创设情境,诱发猜想  相似文献   

6.
“学贵在疑”,猜想在解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猜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领域中,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合理而又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出发,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充分挖掘猜想素材,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8.
杨元生 《青海教育》2014,(11):40-40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猜想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要学习的结论及解题途径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法时,可引导学生由联想到猜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用教材中的猜想内容,使学生既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又能获得探求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掌握猜想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机诱发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猜想能力.本文结合若干例题,谈谈猜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柯俊芬 《云南教育》2005,(32):24-25
众所周知,人类绝大多数知识的发现源于“猜想”。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首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其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第三,猜想对启迪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也是很有意义的。波利亚高度重视解题过程中的猜想,他指出,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因此要推行开放性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猜想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逆向联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试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能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假如没有猜想,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假如没有猜想,爱因斯坦就不会发现相对论;假如没有猜想.陈景润就完成不了<哥达巴赫猜想>……猜想是数学的灵魂,合理的猜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开始,大胆的数学猜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源泉.<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大胆实践数学猜想,带领学生们从猜想的角度探寻数学知识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古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经过猜想这一数学思维方法而得到的 ,猜想具有快速、跳跃、直接等特点。儿童时期是猜想能力最活跃最丰富的时期 ,他们是很乐意去探索、去猜想的 ,通过猜想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国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循规蹈矩、缺乏想像力、创造力的现象。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猜想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 ,谈谈如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展开想象,大胆猜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所谓猜想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结果做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在解数学题时,学生经常借助于几何直观图形和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利用类比或不完全归纳,对感知的对象做出大胆的试探性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种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新课程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可以利用猜想来催化思维.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志若 《考试周刊》2011,(27):80-81
合情猜想能锻炼和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猜想兴趣,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应鼓励学生勤于观察、联想、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主要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过渡注重学生的数学分数,缺少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意义的反思,不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培训,对解题思维方面的教育也缺少研究,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推广解题思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几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整体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多向思考;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联想、类比,注意解题的等价转化;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讲授与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解法的多样性;挖掘隐含条件,讲究解题的完美性有助于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很多的数学发现也是从猜想开始,正因如此,著名的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想吧!”笔者在教学中努力渗透波利亚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学生猜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诱导学生“从猜想中发现,在发现中猜想”,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如何诱导和激发学生的猜想思维的一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学创新思维的含义,并结合典型例题详细讨论了在解题教学中应从增强问题意识、激发好奇心、发展直觉思维、多向思考、鼓励大胆猜想等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