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下谈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有序的操作 操作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学习的内容通过学具的操作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提高自学能力。进行操作实践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注意遵循有序性原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达到操作目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生自已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来发现规律,获取新知。学具操作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就学具操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具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具具有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功能,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增强其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开展学具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之中,感觉到学习之乐,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讲乘法的含义时,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拿出9个三角形图形在课堂上摆一摆,要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学具可使教学变得直观,学具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活动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会学。一、巧用学具学具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学生所使用,教师在设计学具使用时一定要"巧"。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学具盒中的小直尺,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以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为主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时感到吃力。如果利用学具教学,课堂就会变得轻松、高效。学具在教学中究竟有什么功能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优化学具操作,是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操作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优化学具操作,是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操作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学具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现代教学论和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还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操作学具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  相似文献   

10.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学具操作?很多人只从表面的词义去理解,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地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动手活动。实质上,学习意义上的学具操作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一个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是手脑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活动,也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学具的操作、运用,为学生创设一个感知、探索、思考的环境,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在获得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科学分析数学算理…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操作活动的需要,意味着学具操作的有效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必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老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简朴的真理。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学具进行操作,旨在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主动操作,亲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变被动的学为积极主动的学、富于创新的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学具的功能探究知识,推动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下面,简要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一、利用学具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具棒是低、中年级学生最常用的学习用具之一。学具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实际操作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教材中有目的地安排了“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分一分”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达到九义大纲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利用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操作的内化是思维,思维的外化可以通过操作来反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一册教材28页教学…  相似文献   

16.
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突破口是学具操作。学具操作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直观动作思维活跃,头脑中的表象清晰,具体形象思维易得到发展。这种先物化再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的学习方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学 生的操作能力数学概念具有抽象的特征,对刚入学的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学具这个中介物,先将抽象的概念物化,再内化为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衡丽 《林区教学》2010,(10):89-91
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就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一、运用学具,建立概念 如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前,先叫学生用硬纸板或旧报纸剪成三个边长分别为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自己做的正方形学具:一平方厘米有多大?与自己大拇指的指甲面相比较;平方分米有多大?与自己的手掌面相比较;一平方米有多大?与两张拼起来的课桌面相比较。同时再用它们分别去量一些书面、课桌面、教室面,让学生建立这些抽象的概念。 二、利用学具,理解术语。 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分析能力的限制,理解某些平时少接触的数学术语显得颇为困难,这时如果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学生印象就深,容易理解。如教学行程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相向’、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可行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郭云霞 《考试周刊》2014,(33):75-75
正一、使用教学具的必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听课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类似情形:教师演示了教具,但效果不怎样;学生也操作学具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具与学具对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什么意义呢?以及如何利用教具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并提出具体操作措施。1.使用教具与学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利用学具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如讲授对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