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4):40-42
<正>"全员运动会"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改革学校运动会的首选。"全员运动会"分为2种:一是以袋鼠跳、跳长绳、"两人三足"等趣味体育项目为主的趣味项目全员运动会;二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全员运动会。为了让全员运动会更好地展示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考察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状况,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在课堂教学、大课间和运动会等上存在的脱节问题,进而解决全员运动会"展示哪些技术,如何展示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竞赛的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受固有观念和传统习惯等的阻碍,现今的学校运动会在一些方面依然缺乏面向社会、家庭和全体学生的"全员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学校运动会仍然以要求身体素质较高和竞技能力较强的田径运动项目设置为主,而缺乏具有集体性、兴趣性和表演观赏性项目的设置,造成了"少数学生参赛、多数学生观看;精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学校以"全员运动会"为载体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全员运动会"的开展,从体育教学理念转变到课程设置改革,从学习最新活动项目到全员参与的集体项目,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每名学生在收获快乐和健康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一、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员运动会"召开前,通过广播讲解运动会的由来、奥运人物及运动会团队精神等内容。各班级通过收集和布展历届奥运风云人物形成班级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5年开展概念全新、内容全新、形式全新、效果全新的“全员运动会”以来,“体育须全员参与”和“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传统运动会的“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晒太阳”的内容和形式,广大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早就厌倦甚至是深恶痛绝了。那么,什么是“全员运动会”,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全员运动会”呢?在以往的体育运动会改革中,  相似文献   

5.
<正>一、剖析全员运动会的精神内涵山东崔晴晴认为,全员运动会应该是每名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全员不仅是在参与层面上,还涉及过程中的全面,如,项目多种、形式多样、组织有序、裁判规则、志愿服务等方面。同时,还包括除身体锻炼外的其他收获,如,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等方面都应得以发展。全员基本的价值之一是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全员运动会既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体验体育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进程中,“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大家对学校运动会举办形式.项目设置、名次与奖励办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学校的“体育节”、“体育周”、  相似文献   

7.
李成明 《体育教学》2023,(S1):59-60
“全员运动会”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10+1学校体育促进工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也是针对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运动会的“少数人参加,大多数人观望”的一项重要改革策略。首先,全员运动会有很高的参与度,无论是学生或者老师,甚至连家长都能参与进来和大家一起享受比赛,其次,全员运动会所有的项目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和正能量的引导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砖添瓦,最后全员运动会既反对以往传统运动会枯燥的比赛项目设置,也反对没有难度,过于通俗简单的纯趣味性比赛,要让学生在新颖的、竞争性强的、具有挑战性强的比赛中享受挑战和竞争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普遍重视技能教育,单一关注体育竞技成绩,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充分重视,影响了学生运动习惯和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为此,在“学生为主”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引下,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享受体育乐趣,构建项目多元、全员参与、协同成长的全员运动会。该文分析了体育教学“全员运动会”的价值及创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运动会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重要形式,莱阳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情和学情,将传统运动会改版升级为面向全体师生的全员运动会,并在全员运动会的带动下丰富了体育活动课的内容,促进了体育活动课的质量提升,探索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组织好学校运动会,要在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做到“六结合”。 一、项目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校运动会的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应是一致的,所以说,运动会就应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可将学生课堂学的走、跑、跳、滚、钻、攀爬等发展基本技能的练习编成游戏列入运动会竞赛项目。二、单项竞赛与团体竞赛相结合。运动会应以“育人”为目标,以协作竞争为重点。团体竞赛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活跃运动会气氛,激发参与欲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校运会应单项竞赛与团体竞赛相结合。如双人、多人跳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之中各类以格斗运动为主的“武搏”类项目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认为,在课程属性上,主要是以体育专业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两个大类为主,开设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各个学校专业发展、师资及场地设施而决定。高校开设武搏类项目,可以更好地优化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品德教育,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防身技能。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运动会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体验体育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大家对学校运动会举办形式、项目设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全员运动会"项目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每一学年学生在体育课上基本可掌握68个项目,如,低年级的障碍跑、仰卧推起成桥、立定跳远,中年级的50m跑、篮球运球、投掷垒球,高年级的投掷实心球、足球运球、耐久跑等,学生已经在体育课堂上掌握了以上项目,而且器材和场地等方面都是现有的,可以保证"全员运动会"开展的需要,这也是"全员运动会"与体育课所学项目相结合最大的优势。实施策略:"全员运动会"项目应与体  相似文献   

14.
曹卫民 《中国学校体育》2006,(12):I0001-I0001
11月4日-5日,南京市召开第29届学生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有5500名运动员参加了4类(群体特色展示,群体竞技项目、校园青春健身操,田径)比赛项目,比上一届运动会的参赛人数猛增了10倍,创下市学生运动会开办以来的最高纪录。本次运动会是一次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创一流教育,建教育名城”的运动会。市教育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大型学生运动会改革计划,打破传统项目的设置框架,除保留了传统的9项田径类项目外,还设置了独轮车,滑板、舞龙、军体拳、体育舞蹈等24个群体表演项目,展示和推动学校体育特色;组织了75个队参加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员运动会设计思路笔者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91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管理一贯”“课程一贯”“生源一贯”的特点。学校一般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而运动场地相对不足,需要基于校情、学情进行全员运动会的设计。(一)保证全员参与,关注个体差异为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技能类项目以全班学生集体参与为主,如韵律操、队列展示等;趣味类团体项目每项的参赛人数基本达到班级学生的50%,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的5种类型为依据,分别对其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依然是各类课程设置模式的主要内容;部分农业院校开设了发展类、地域性的特色项目,如定向运动、滑冰等;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课程在继续注重技术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了理论知识与身体素质的学时比例。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校,在组织"全员运动会"时,将"全员运动"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结合,不仅丰富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容,还促使学生在比赛中享受各个民族体育项目带来的乐趣。"全员运动会"不设立个人名次,而是记录各队的集体总分数,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展示了20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比赛中,学生精神饱满、积极自信。笔者学校的比赛项目均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每节体育课分为2个部分,前半部  相似文献   

18.
农民运动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运会的举办对于推动农村体育发展,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建设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中国历届农民运动会举办地点变迁、赛事项目设置、运作模式、发展演变、赛事体制与规模等情况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农民体育的世界传播、促进农民运动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对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体育运动会与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将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就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企事业单位职工趣味运动会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广州市企事业单位以其独特的项目设置来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将独特的比赛方式和丰富多彩的竞赛内容结合在一起,在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