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退一步想──先找规律后计算平凉师范王兴福对一些数字较大的数学题,直接解小学生不易理解,解题时,可先化繁为简,找出规律后求解。例1.从1286到2143共有多少个数?此题如直接计算学生不易找到解题思路,不妨先求从2到4有多少个数。显然,共有3个数,且两...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时常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或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往往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因此,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读题,并按下面步骤审题:1.洞察题目结构,弄清式题里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2.找出解题途径,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没有算到的部分怎么办?4.能否运用简便算法?如,计算120-(81+38…  相似文献   

3.
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中学到的“扩句”和“缩句”知识来学习数学,效果较好。一、运用“扩句”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1.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有些数学题目采用“承前省”的表达方式,低年级学生难以读懂。对此,教师引导学生扩句,把省略的文字补充出来后再理解,简单易懂。如“动物园有黑熊20只,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此题中“比白熊多8只”是关键句,但承前省略了部分文字,低年级儿童尚缺乏前后联系思考的能力,一时无法理解判断出“谁多谁少”来。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课题",巧妙设疑"课题"也就是文章的题目,它是一篇文章的标志,是文章内容的精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题,反复咀嚼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语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因疑而读,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围绕"飞渡"进行巧妙的设疑:文章中的斑羚为什么要飞渡?它怎么样才能飞渡?斑羚飞渡给我们哪些启示?再如,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我们可以围绕"劝"字进行设疑:孙权为什么要劝学?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能力?有人认为能力有好多种,如看书的能力、计算能力、实验能力等等,而且认为课上让学生看书就是培养看书的能力,课上做题就是培养解题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人的能力虽有多种表现,但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刻 程度。表现在计算中就是善于深入 地钻研和思考问题,不满足于只算 出正确的得数,善于抓住题自的特 征,正确认识与揭示题目内在规律,有时还能预测题目发展的趋势与后果。在计算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通过“发现学习法”进行培养。教学时,可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教师不必讲解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法则后,教师出示几道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讨论如何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作文批改?批,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分析和说明,一般有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是对学生作文中某一部分的优劣进行分析、评定;总批是对学生整篇作文总结性的评价。改,是对学生作文中的用字、遣词、造句、语法、逻辑、修辞、结构等方面的错误进行修改。一般有增、补、删、调四种方法。增,是增添一些字、词、句;补,是对某些内容的补充;删,是删去一些不必要的字、词、句、内容;调,是对一些字、词、句、段做必要的调整。作文批改的目的是什么呢?作文批改的目的就是启发、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解数学题目,找到一种方法是否就意味着解题的结束?如果只把解答一道题目作为目的,其收获是有限的。为了使解题教学成为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有力手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寻找不同的、新颖的、独特的解答方法.并且进行总结推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张广慧 《中学理科》2005,(10):7-7,19
教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黑板上题目刚刚写完,还来不及解释题意,有的学生立刻报出了答案.这样的学生有的数学基础其实很差,但却能看到问题就直接判断出结果.若要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清原因,其实这就是数学直觉!那么直觉思维是什么,直觉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这都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停在平直道路上的门、窗密闭的车内有一用细线悬挂着的气球.气球的质量为m,体积为V·当车以加速度a前进时,求细线对气球的拉力. 解答1:如图2,气球向后偏移某一角度θ后便静止在车内,在重力G(=mg)和拉力T的作用下随车一道以加速度a前进.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出T=m(a2+g2)1/2, 这一解答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忽视了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处理这类题目常常是不考虑空气的浮力的,但前提条件是研究对象的密度应远大于空气的密度.在本例中气球的密度较接近空气的密度,故不能…  相似文献   

11.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方法很多 ,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来训练学生 ,最主要的是讲究实效 ,即围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重点 ,注意结构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结合 ,数与形相结合 ,分析数量关系与列式解答相结合 ,从而达到找准中间问题 ,确定第一步先算什么的目的。为此 ,建议在基本训练时抓好以下五个字 :1 抓一个“补”字。补 ,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或问题 ,使之成为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如 :①学校有篮球 16个 ,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5倍。 ?② ,已经修了 5天 ,每天修 60 0米 ,还差多少米没有修完 ?2 抓一个“改”字…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13.
一、提问性语言 1.提问要抓住文题和中心 抓住题目和中心,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问,可以使学生立即产生阅读的兴趣。如学习《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来设计提问:题目中你们指的是谁?谁说他们想错了?为什么说他们想错了?这样,短短几问,就把课文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一、常规训练 l.学生整队;清理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课前动员。[演示 CAI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头拿着五彩气球的小熊]今天小熊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这么多彩色气球,气球里装着许许多多的本领,同学们愿意学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第一个气球里装着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 二、愉悦身心阶段 1.组织:学生呈散点站;要求:想象充分,动作逼真。 2师生活动。[演示CAI课件:动画①②③④] (1)几只小鸭在水中戏水。 师:小鸭小鸭真可爱,走起路来摇又摆,我们也来学学你,看谁走得快。 (学生模仿小鸭走路,斗嘴、抖翅。…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比解决好一个问题更重要!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平时在写作业时很能干,但在讨论时简直就是一个哑巴,不善于语言表达.在近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题型,题目首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而很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竟然写不出来,或者提出的问题很可笑.由此看出,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回答”,而不会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很有必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授上的课,令我难以忘怀。这位教授在给企业界的学员上课时,只带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和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上课时他问道:谁可以把这个气球塞进瓶子里?有个学员见气球的大小与瓶子口径差不多,气球又是有弹性的,于是就上前试着把气球硬塞进去,可是就是差一点点无法塞进去。这时教授把气球中的气放掉,把气球放进瓶子之后再把它吹胀。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变”字,并且说,有变化,才有企业的发展。接着教授又问学员:有谁能够把我手上的这个瓶子摆放五种不同的状态?又一位学员很自信地走上前来,把瓶子摆出了五种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借以相应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好的提问应避“直”,而是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不从概念和定义直接提问,而是着眼于教学实际,问题灵活新鲜,问得具体生动。同一个问题.由于问的角度不同,有可能变得鲜活起来。如教《守株待兔》如果问“为什么种田人一开始没花一点力气就抢到一只野兔,而以后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却没有得到一只兔子呢”?就此“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问题”更能激励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回答也易抓住…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扩句”和“缩句”知识来帮助数学学习,效果较好。一、运用“扩句”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1.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有些数学题目采用“承前省略”的表达方式,低年级学生难以读懂。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句,把省略的文字补充出来后再理解,简单易懂。如“动物园有黑熊20只,比白熊多8只,白熊有多少只?”此题中“比白熊多8只”是关键句,但承前省略了部分文字,低年级儿童尚缺乏前后联想的能力,一时无法理解判断出“谁多谁少”来。教…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教给学生的往往是最典型的假设法。学生熟记了程式化的解题套路,解答起来十分迅速、准确。若究其理,尽管较繁杂、抽象,学生也大都能说出一、二。然而,日本教师在教学此类问题时,却是发给学生一张白纸,算作一个笼子,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动物来,注意使头的个数、脚的只数符合题目要求。如:一个笼子里有鸡和兔,数一数共有10个头,28R脚。鸡有几只?免有几只?学生领到纸后即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先在纸上画了10个头(圆圈),表示有IOR动物,每个头下都画了2只脚。数一数,才20只脚,于是又…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实施学法指导。一、教学生会“听”,培养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教师要教会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教会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它们的数量关系式。通过这类练习,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教会“听”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