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规律还是宣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为民  张宪春 《新闻界》2002,3(2):13-1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规律这一命题,在新闻学界一直被认同,例如《新闻界》2000年第4期赖新蜀同志的文章《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但它是否是个真命题或是规律,我认为很值得商榷。一、用事实说话的含义“用事实说话”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子概念:事实和说话。《辞源》关于事实的解释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现代汉语词典》(1999版)关于说话的解释是:“用语言表达意思。”也可理解为’说理”(《新闻舆论学大辞典》123页)。因而,“用事实说话”可以解释为:运用一定的真实事情说明表达一定的道理(意思…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辽宁省《海城市报》卢金广:我对《新闻与写作》中“刊林漫步”专栏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年第一期刊登的《短新闻写作手法》、《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法》等文,看后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用事实‘说话’的几种方法》一文,给予我们的指导是很具体的。过去,我们就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编采人员中探讨多次,但在新闻报道中并非都应用得很好。有不少作者不会用事实说话,致使文章空洞无味、言之无物。到现在,我已积累“刊林漫步”栏里刊登的文章200余条,放在案头,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用事实说话”的争论,是由尹连根引起的:1999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随后《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陈力丹又在《采写编》2002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似乎是从更高的层次对问题进行了论述,随后在理论界各有不同角度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5):57-58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露布文:檄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说的是大才子袁虎倚着即将出发的战马为桓温起草檄文,立等完稿。后以“倚马可待”四字成文,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例如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老舍《AB与C》“:这才知道写作的难处,再也不说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了。”巴人《谈写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中国古时写文章的人,也有以为写文章非天才不办的。所谓‘倚马可待’‘一泻千里’,这一类形容天才的成语,不知有多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有一个讨论小高潮。2001年《新闻传播》发表尹连根的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2002年,《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支持尹连根的观点;接着,《采写编》发表了陈力丹的《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2003年《新闻记者》发表何光珽的文章《论  相似文献   

6.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7.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讲得都很有道理。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么能传之久远呢”? 所谓文采,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8.
资料链接 《中国媒体替谁说话》一文发表后,立刻引发热烈讨论。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撰文《读后感三则》。文中说:“等了好久.等到了上个月环球时报丁剐的文章。丁的问题是,媒体应该为谁说话?回答是。要实事求是,为自己的祖国说话.而不应盲目追逐洋时髦。随洋新闻之风而摇摆。这里的立意其实很浅显,但由于说的人少了,便十分难能可贵。深刻的道理和美的东西一样.往往是简明朴素的。我想把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稍加变动.说:‘新闻是没有国界的.新闻记者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9.
地方小报一般比较难出“大”新闻,特别是难以采写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可读到去年3月10日江苏省《盐城晚报》头条新闻《总书记与盐城人共商国是》,你肯定会说:“哇!原来小报纸也能出‘大’新闻!”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 《人民日报》近期发表文章指出,报纸时评要敢于在第一时间“说话”。文章指出,报纸发表时评受出版周期限制,因此比起网络评论来不免多受一些掣肘。尽管在发表时评方面,报纸“跑”不过网络,也不如网络“跑”得轻松,但这不是报纸“躺倒不干”的理由。报纸是守望社会的“雷达”,一份有操守、...  相似文献   

11.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1994,(2)
新闻语言“不免言过其实”?区区读到3月13日四川某报4版一篇文章:《成都人看<情人>》。文章说:“近日成都将此剧搬上了舞台,……有人称此举‘立即在锦官城刮起了大小风。’其实,那不过是新闻语言,不免言过其实。”这段话把我弄糊涂了:怎么?新闻语言会不免言...  相似文献   

13.
节目     
《视听界》2008,(2):9-10
2月1日,江苏城市频道打通全天版面,早晨7:00《早安江苏》进行预告,中午12:00起直播一个小时的“迎战暴雪”特别节目,15:00该节目复播,晚上新闻板块提前至17:00,《石头会说话》、《绝对现场》、《南京零距离》、《万家灯火》四档自办栏目全部打通,直播“迎战暴雪”特别节目,到23:00《万家灯火》结束。这次特别报道跨度16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了何光珽先生的《论“用事实说话”》一文,针对陈力丹等“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本刊收到一些稿件,或对何光珽先生的文章进行商榷,或从另外的角度对“用事实说话”发表意见。在此,我们选登其中三篇论文的部分内容,以期使“用事实说话”这个新闻学基本论题的讨论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1日,临海新闻网刊登了一篇题为《记市“十大杰出女性”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谢娟娟》的通讯。其中有一段话:“在谢医师的科室里,记者还看到一个最怪《告知》:因思想高度集中,讲得太嘈杂会影响工作,请免讲‘谢谢’‘拜拜’‘再见’,恕却之不恭了。”谢医师的意思是,请患者不要讲谢谢之类的客气话,恕我不能接受。她使用了成语“却之不恭”。“却之不恭”是拒绝接受吗?  相似文献   

16.
周洁 《视听界》2009,(4):38-39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维权栏目纷纷崛起,备受关注。江浙一带是民生新闻比较发达的地区,陆续创立了集“维权帮忙”于一体的服务类节目,如:《范大姐帮忙》、《小强热线》、《帮女郎》、《南京生活质量报告》、《陆姐帮忙团》等等,收视率也屡创高峰。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也是一档专门处理老百姓各种投诉的维权服务栏目,播出时段为每晚18:30-18:40。从南京市网和江苏省网的收视调查可以看出,2008、2009两年同时段相比,《石头会说话》所在时段收视率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议。2001年至2006年,《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等刊物连续发表争鸣文章,《新闻记者》还刊载编者按推动讨论走向深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双管齐下”,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可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据此而仿造的“多管齐下”。例如:一些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标题:《多管齐下抓好国企改革》、《刺激需求应三管齐下》、《中科大实施立体助学──“奖、贷、助、补、减”五管齐下》。还有一家大报在一篇《农产品“卖难”、“买难”剖析与对策》的文章中说:“四管齐下,系统配套,综合治理,‘卖难’、‘买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仿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成为创造新成语的一个途径。譬如,从“无的放矢”仿拟出“有的放矢”,就是仿造成功的例子。然而,仿造成语要符合常…  相似文献   

19.
许阳超 《视听界》2011,(6):44-45
近几年,面对观众日新月异的收视需求,各地收视市场的白热化竞争,民生新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式更多样化。作为《零距离》向民生服务维权方向衍生的节目,江苏城市频道的《石头会说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和国内其他同类节目“大而全”的服务理念不同,《石头会说话》始终坚持以“投诉维权”、“民生服务”为两大核心特色,着力于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和  相似文献   

20.
今年,《山西工人报》一改往年“行业报简报‘两会’”的做法,超常规地大举进军“两会”,还特别提出“进会8期报”,在山西省人大代表和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回头看来,再想想,倘若“成功”不算溢美之词,其成功之处便是本文标题——用特色说话。 特色:用策划说话 全方位抓重点,不拘泥于程序性,强调“特色”二字。这是报道的基本思路。 然后便开始精心策划,拿出报道方案: ——前后呼应,三方并进。“前”为上会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