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选取见于今日兖州、曲阜方言中的元明清白话词语40余条,逐一加以注音、释义,并示以书证。这些词语多数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少数虽被收录,但或注音释义有误,或所列书证晚出。本文可为《汉大》订误补阙提供参考,也可为研读元明清文献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语词,"考妣、躄、榤、玦、俍、辁、屾、猃、垿、扆、谪"这11个词语在释义上不尽如人意,针对问题,以札记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元曲中有许多词语,为当时的方言口语,释义时若稍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讨论《汉语大词典》所收元曲词语释义存在的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4.
"忽悠"是近些年深受老百姓喜爱、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词语。流行词语最终能否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需确定其在新词新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忽悠"新义不仅基本满足了新词新语规范的四条基本原则,也大致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原则,可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5.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用于表达祈福禳灾及兼表颂赞的各种文章,其中保留了丰富的原始语言材料,有许多反映当时口语或俗语的词语,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价值。本文选取13个词语略加考释,可补《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审视鲁迅作品的语言问题,指出鲁迅作品中也存在着诸如词语搭配不当、词语位置不当、虚词使用不当以及残缺和冗赘等现象,尽管瑕不掩瑜,但应该历史地看待、客观地对待。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在社会上有巨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小问题。释义方面,解释或滞后、或错讹、或义项不全;收词方面,刚刚产生的新词未及时收录,而一些不属于现代汉语范畴之内,现代已不再使用的古汉语词汇收录时却没有剔除。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与收词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以前写了一篇《陇南方言本字考》,刊登于《西北师院学报》。在那篇文字的引言里说:“考证方言词的本字,不仅有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而且通过证音释义,推见本字,可以探讨语源,钩求古义,训释上古典籍,所以自汉代以来,方言的研究就是训诂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以甘肃陇南方言中一常用的词语为例,来证明古音古义往往保存在民间口头语言的事实。”近来读书又续有所得,因按前例写成续篇,以备研究汉语方言和编写地方史志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崔尔胜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100-102,110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桥段"是当前媒体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余双人先生在<咬文嚼字>杂志的<"桥段":来自电影圈的新词>一文中为其做了释义,这一释义由于<咬文嚼字>杂志在语文界的影响力也显得很权威.但是这一释义并不准确.为词语释义首先要有认真态度,绝不能主观臆断,草率行事.  相似文献   

11.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口语大量地引入文学,和其它的20世纪30年代作家一起,开辟了新的白话时代,使得从“五四”前后开始大步发展的现代书面白话文摆脱了初期欧化较重的幼嫩。而他的文字更以新鲜,活泛,出味,幽默的风格著称。  相似文献   

12.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产生新词语。辞格在新词语中的表现形式有运用比喻、借代、仿词等 ,修辞效果体现在语法、语用、语义等层面。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字和词的观念及其表现,提出了从字的观念向词的观念转变的条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语词的意义是活动的,有自己的空间,也有自己的空间活动形态。这一切影响着语词的意义,并且形成了一个意义空间,成为人类经验的一种性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催生了大批的汉语新词语。汉语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新词语的成因加以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汉语中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语音语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主要讨论AA式叠音词、重叠词在构词要素与语法功用上的异同.辨别两者的方法是AA式叠音词由一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不表意,或与原意发生变化;AA式重叠词由两个语素构成,两字拆开与原意不发生变化,或与原意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译成英语时,经常在英语表达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汇.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词汇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中国英语作为英语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汉语拼音音译词已被语言学习者所熟识.因此,音译词既丰富了英语词汇,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汉语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词义的发展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转喻或隐喻的认知方式上。转喻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射,即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它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根植于人们的基本经验。转喻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内部的突显.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互换。以部分概念来表示整体概念,词义就扩大了;反之,以整体概念来表示部分概念,词义就缩小了。因此,转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的出版对研究南京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宗教以及语言文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墓志文献对大型辞书编纂亦具重要的参考价值,《汉语大词典》由于对墓志语料利用不足,诸多已经出现于中国出土墓志中的词语,《汉语大词典》却未能合理利用,而造成了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中的语词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系,对部分条目进行了有益的补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大型辞书的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