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婚姻又是这个细胞的核心。只有家庭这个细胞保持健康和谐,婚姻才能幸福长久。婚姻的内涵与外延都是十分丰富的,要想保持婚姻的和谐,夫妻双方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理解、宽容与智慧。婚姻是一个需要不断呵护、建设、更新的过程,唯有如此,幸福才会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在离婚家庭中,因夫妻双方无法沟通、感情冷漠导致婚姻无法维持的占了六成左右。离婚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夫妻不和谐、婚姻不稳定也是我国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夫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核心,良好的沟通是夫妻和谐的艺术。而夫妻改变说话方式和口气就能增进婚姻和谐。  相似文献   

3.
城市女性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个性追求以及婚恋观念对当代和谐家庭关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城市女性需要完善自己,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合理承担家务,经常与家人沟通,合理化解家庭内部矛盾,以促进家庭内部的人际和谐,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实现自己的婚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石卉 《家长》2009,(10):30-30
一、要想创建和谐亲子关系,幸福婚姻是基础。 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我们以往例举的个案中,集中反映出健康快乐的孩子都出自和谐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家庭和谐的功能体现在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加强家庭伦理道德观教育、加强法制观和法律意识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优势,以女性的文明和进步带动家庭和谐,重视家庭教育,形成良好的家风。  相似文献   

6.
赵宝刚的都市情感剧《婚姻保卫战》,立足于都市生活,演绎了"80后"的婚姻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婚姻家庭元素。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现了婚姻的各种状况,以及两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博弈,反映了女性从觉醒到斗争再到两性走向和谐的过程。该剧对两性性别身份与文化处境的深切洞察和理性思考,超越了传统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融的一幅蓝图,而这将是当代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人向往幸福,追求幸福的生活,只有从伦理维度真正理解和把握幸福的真谛时,才会懂得幸福婚姻的真谛。以精神的充实、人性的完善、心灵的恬静与安宁、人生意义的获得为指归,才有可能解开离婚率高的原因,才能经营好幸福的婚姻。人们开始注重婚姻的质量而不是婚姻的形式,注重婚姻的和谐度、持久度和幸福感。婚姻的幸福意味着家庭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必然促使社会的幸福,乃至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杨绛小说体现的婚姻结构是传统的男性核心,顺乎自然地等待是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而保持婚姻、遵循婚姻、让婚姻如细水般长流是杨绛小说对中年知识分子婚姻生活困惑之后的要求。这些组合成了杨绛的婚姻观:传统、不争、和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高句丽人的婚姻状况入手,勾勒了高句丽民族婚姻与家庭的演化情况;从高句丽民族的古老传说和平民、王公贵族的婚姻习俗以及考古材料中,可以看出高句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10.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对妇女的婚姻暴力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是对家庭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的否定和破坏,给当前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带来极坏的影响.其中,错误的和扭曲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导致婚姻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只有从立法、司法、教育和道德建设等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婚姻暴力的发生,从而依法维护家庭妇女的合法权益,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家庭暴力一种形式)情况的实证调研发现,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它严重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与质量,严重影响受害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定性访谈数据显示,夫妻在家使用/经历"第三者"行为存在社会性别差异,丈夫是主要施暴者,而妻子是主要受害者。因历史、文化和社会构建的男女社会性别不平等差异导致女性更易隐忍和原谅丈夫出轨行为,而忽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婚姻与家庭权益。因此,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促进和谐家庭生活,提高全民男女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是关键措施之一,有利构建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加强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反对家庭暴力,宣传和教育广大民众绝不姑息家庭暴力行为,为维护稳定和谐家庭与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 婚姻作为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乃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的健康与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违法婚姻的存在不但破坏了婚姻法的贯彻执行,也影响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如何防治违法婚姻,从而促进家庭的稳定,显得非常现实和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依据Trudgill等人的社会语言学理论,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电视连续剧《妯娌的三国时代》的对话进行分析,探讨婚姻中女性抱怨言语行为的差异。结论得出婚姻中女性的抱怨言语行为与社会地位、家庭角色、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抱怨言语行为的差异反映了婚姻中女性之间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及不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盛行厚嫁之风,无论是皇家宗室还是各级官吏、新科进士,都拜倒在丰厚奁产之下,门第、权势、仕途等在婚姻这个中介下,都可以成为交换的标的。婚姻商品化的直接受益者是女性,使其在娘家有了更多的财产继承权,在婆家享有了更多的家庭参与权甚至管理权,这些权益还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一部分女性不再仅仅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在婚姻后的家庭中具有较高的家庭地位,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被家庭成员所尊重,这成为宋代社会的一个特别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德俊 《海外英语》2013,(9X):284-286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单位,由此衍生的婚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婚姻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并对其他国家现代婚姻家庭的构建产生了诸多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因此,为更好地让美国的婚姻文化为本国现代和谐婚姻家庭的构建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对美国婚姻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婚姻是人类异性之间通过社会认同的方式而结成的一种夫妻关系。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主要是广家庭、繁子孙、求内助、别男女、定人道。中国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良贱不婚、门当户对、压抑女性、倡导贞节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着广大的妇女。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封建传统文化观念的动摇,出现了背叛传统婚姻的新式婚姻,这种新式婚姻与传统婚姻并存于中国近代社会中,从而形成了新旧并存,由旧式婚姻向新式婚姻过渡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婚姻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探讨在与丈夫期待的理想婚姻发生冲突时,在家庭、婚姻束缚下以及在社会伦理制约下觉醒与放弃中沉浮的女性形象。表明在明治时期,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女性,女性意识开始萌芽,但在父权、夫权的压抑下,最终放弃挣扎,其自觉意识和自身知识的局限导致了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