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变"惩罚教育"为"过失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心理耐挫力方面,较之"赏识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韦 《广西教育》2023,(4):29-32
本文立足小学生挫折体验匮乏的现状,通过研究耐挫力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分析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耐挫力不足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方面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策略:首先,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树立挑战数学难题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耐挫力的培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家长要以家庭为实践场,张弛有度地对孩子进行耐挫力训练。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身上所体现的强健的心理品质想到当今的中学生必须加强耐挫力教育。历史教学可以成为耐挫力教育的重要手段:(1)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2)利用古今中外的典范人物,教育学生防范和克服心里挫折;(3)利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相似文献   

4.
王蓓 《考试周刊》2009,(20):149-150
学生挫折承受的能力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挫折承受能力亦即耐挫力,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从明确耐挫与耐挫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优势,重点从教师操作层面,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有娣 《教师》2019,(13):21-22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耐挫力,能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当今社会的学生耐挫力极差,严重影响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心理耐挫力量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耐挫力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耐挫力状况良好;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整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年级、健康状况、相貌自评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耐挫力与社会支持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重要因素。了解大学生耐挫力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7.
李逢超 《班主任》2000,(8):30-31
惩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惩罚可以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惩罚常常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痛苦和羞愧,从而起到教育导引作用。适当、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拆心理素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必要的,首先要使小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耐挫能力教育,其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耐挫能力的培养。最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耐挫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孩子耐挫力的高低,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儿童耐挫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重任。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所有的挫折,飞过所有的绝望。  相似文献   

10.
王俐 《文教资料》2012,(4):187-188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待挫折,耐挫力差,少数学生甚至会走上不归路。近年来挫折教育已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历史教学中可采用身临其境,正确认识挫折;运用典型事例,正确对待挫折;名人实例,激励学生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相似文献   

11.
叶绮华 《时代教育》2009,(11):212-212,244
惩罚教育是一项能让学生纠正错误、增强责任感、提高耐挫能力、远离违法犯罪的有效教育手段,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惩罚必须有法可依,以尊重与关爱为前提,因材施罚,与适当的强度和频率相结合,才能将惩罚这把双刃剑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对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进行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耐挫力缺乏的原因,从而提出提升中小学生耐挫力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是"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孩子在6位长辈的庇护之下成长.然而,过于顺利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耐挫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是当前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耐挫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积极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设计耐挫力运动干预方案,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案设计探讨增强小学生耐挫力的有效途径,用运动干预的方式建立学生对挫折的积极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在运动中合理调控情绪,从消极防御转化为积极构建,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耐挫力相对城市学生较弱。对边远农村中学生耐挫力脆弱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农村中学生耐挫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以自尊为切入点的绘画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初中生心理耐挫力中的干预效果,将心理耐挫力问卷总分在0-12分的16名初二学生随机分为两组,8人为实验组,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参加绘画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共8次;对照组同时进行日常的心理活动课。采用心理耐挫力问卷、自尊量表在干预前、后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前的心理耐挫力和自尊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在干预后的心理耐挫力和自尊量表得分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以提升自尊为切入点的绘画团体心理辅导是提升中学生心理耐挫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职校生因缺乏耐挫力,造成了厌学、消极、自我发展意识差、轻生等种种不良心理和行为,所以,培养学生耐挫力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开放型人才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是学生现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耐挫力     
关于“五力”(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和调控力)问题,我曾写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适应力与承受力。在这第三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耐挫力问题。一、耐挫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耐挫力顾名思义,所谓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或者说,它是主体在耐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见,耐挫力的培养是尤为必要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势在必行。本文简要叙述了小学生耐挫力差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耐挫力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信心不足,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偏离、耐挫力较弱和自我意识薄弱。文章提出通过加强价值观教育、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人文素养教育途径有利于学生健全完善人格、增强耐挫能力、提高自我意识,从而整体提升学生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