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是夏绿蒂.勃朗特在她的代表作《简.爱》中塑造的一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作者自始至终突出地刻画了简.爱强烈的、不屈不挠的独立性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简爱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邸玲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2):54-55,64
《简.爱》是19世纪女性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小说大团圆式的结局,历来遭到评论界的批评。但本文却认为,这样的一个结局恰恰反映了19世纪女作家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即女性要独立必须要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在家庭关系中要获得真正平等的地位。当然,小说的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出路问题思考的不彻底,这是时代局限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4.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简·爱反抗性格的塑造李全福夏绿蒂·勃朗特在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群星中焕发着独特、奇异的光彩,她的脍炙人口的小说《简·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令人赞叹不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自由、平等,捍卫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勇敢热情、生机勃勃,具有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一直被誉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劲草。但是,简同时也透露出其作者悲观的另一面。在这部传记式作品中,作者勃朗特在书中大量地运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勃朗特对简.爱这一形象的刻画也必然具有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诺桑觉寺》采用了大胆、激进的叙事态势,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立场。这种叙事策略显示出一个初涉文坛的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进行颠覆的勇气,显示了奥斯丁对话语权威毫不掩饰、大胆而激进的追求。这部小说在商业上的厄运促使奥斯丁改变了叙事策略,在随后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四部小说中,她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这四部小说的成功给了奥斯丁极大的信心,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奥斯丁又一次改变叙事策略,她试图回归《诺桑觉寺》那种自由叙事手法,表现出对外在作者权威的再一次大胆地追求。奥斯丁叙事策略的改变显示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在男性声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女性话语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似乎被其姐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所掩盖 ,但在西方 ,更多的人赞赏《呼啸山庄》 ,这可能与民族文化心态有关 ,因为后者较多理性精神 ,而前者以表现激情见长。文章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所表现出的激情的分析 ,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韩礼德(Halliday)所提出的系统功能理论以及建立于此基础之上的系统功能文体学注重分析句子内部以及句子之间上下义关系,更能清晰地揭示语篇的深层语义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夏绿蒂·勃朗特的散文《童年》文体学特征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欣赏的探讨类似文体。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哥特文学的经典代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看成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小说。文章从当代女权批评关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借助福科的权利话语理论,对这部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进行重读。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恐怖神秘的氛围描写、人物塑造的哥特式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简.爱》在讲述一个传统爱情故事的外表下,揭示了女性本能而不妥协地要求反抗男性社会权利话语并挣脱男权控制,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对《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相关研究都没有将《简.爱》书名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而该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女子的全名,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对小说的主题意义重大,此外,小说作者的笔名也是独具匠心,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简.爱》书名及作者的笔名,结果表明《简.爱》的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性别地位有清醒的意识,并旨在通过"简.爱"这个名字对父权社会的称谓表示出隐秘的反抗,本文笔者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性别歧视的典型例证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对《简.爱》的女性主义研究如火如荼。然而,相关研究都没有将《简.爱》书名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而该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女子的全名,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对小说的主题意义重大,此外,小说作者的笔名也是独具匠心,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简.爱》书名及作者的笔名,结果表明《简.爱》的作者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性别地位有清醒的意识,并旨在通过"简.爱"这个名字对父权社会的称谓表示出隐秘的反抗,本文笔者认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性别歧视的典型例证和女性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论述了简·奥斯汀通过文学对英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铺垫与推动。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塑造父权权威缺席的"父亲"、反讽维护父权旧秩序的"女性施动者"以及赞美独立自信的女主角等角色,突破了父权制文化秩序标准的女主角的刻板文学形象,助力女性意识觉醒、鼓励女性寻求独立平等。  相似文献   

17.
浅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爱》是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这部自传色彩很强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鲜明反抗性格、热烈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简.爱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并指出了《简.爱》的作者由于时代和自身原因而表现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梁绮颜 《海外英语》2010,(2X):134-135
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简·奥斯丁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女性个人反抗的最初体现。该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位女性:伊丽莎白.班纳特,夏绿蒂.卢卡斯,吉英.班纳特及彬格莱小姐的性格、命运对比,揭示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同时,该文还以伊丽莎白的女性形象,班纳特先生的父亲形象及《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体现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夏绿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虽然她们产生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各异,但在创作方面却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身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身为有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都表现出庄严的责任感;而且,做为才华横溢的女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超人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作家夏绿蒂.伯金斯.吉尔曼在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以丰富而隐晦的意象、反传统的叙事手法以及"疯女人"式的结局设计,喻示了当时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控诉了西方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精神的压迫、扭曲和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