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帮助小班幼儿顺利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看,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于从先学前期向学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在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还保留着先学前期幼儿的某些特征。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他们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帮助他们从先学前期向学前期顺利过渡。一、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对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大转折。本来他们在家习惯于独享父母之爱,现在却要与伙伴分享教师之爱;本来在家总是独享玩具、食品,现在却要与伙伴分享;本来在家的生活缺乏一  相似文献   

2.
罗潇琦 《成才之路》2014,(21):65-66
幼儿入园后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情况。为了让幼儿充分适应新环境,减少其不适应感,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幼儿入园前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前帮助幼儿做好心理、交往、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努力帮助幼儿克服入园障碍,多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性活动,家园互通,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入园工作。一、家庭应做的准备(1)生活方面。幼儿人园前,家长要先了解幼儿园的环境、活动时间安排及相关规定等,这样可以有目标地帮助幼儿做好适应工作。家长要提前了解幼儿园日常的作息时间,帮助幼儿调整在家的作息习惯,逐步与幼儿园衔接。进入幼儿园,教师不可能去陪伴每一个幼儿睡觉。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幼儿在家独立入睡的习惯。另外,幼儿午睡的习惯也要提前培养。午睡对于幼儿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午睡,幼儿的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此外,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既可以保证幼儿在身体发育阶段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保证正常作息时间,一举两得。教导幼儿在入园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掉在桌上和地上的食物不能吃、饭后要及时漱口等。  相似文献   

3.
吴玲 《幼儿教育》2010,(1):67-67
其实,孩子的“两面派”行为是有原因的。首先,幼儿园与家庭要求不一样。入园后,为保证集体生活的顺利进行,幼儿园会建立一套“规则”:要求幼儿自己吃饭、自己穿衣,鼓励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和同伴合作、分享,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的子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却出现了以下现象:对长辈没有礼貌,不懂得关心体谅家长,也不爱护公物,常常惟我独尊……这不是个别现象,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孩子们身上的一些通病。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以奠定幼儿良好的礼仪规范呢?我认为在  相似文献   

5.
唐秋荣 《广西教育》2014,(5):126-127
正每年新生入园的第一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幼儿的哭闹声,幼儿的哭闹让家长不舍,让教师心疼。很多幼儿只有3岁,习惯了父母每天悉心地照顾,在熟悉的环境里"为所欲为",忽然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肯定会不适应,并且产生恐惧心理,于是就产生了入园分离焦虑症。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消除入园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幼儿园引导家长做好物质准备和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本文拟从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在家里,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的交往对象也变成了同伴。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地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  相似文献   

7.
《辽宁教育》2013,(2):59-61
镜头一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快点,去幼儿园要迟到了。"4岁的霆霆跳着脚催着妈妈。想着刚开始哭喊着不肯入园的儿子,现在却巴不得每天早点上园,妈妈不禁欣慰地笑起来,逗儿子说:"今天咱不去幼儿园了,在家里和妈妈玩吧?""不,我就去幼儿园!幼儿园比家里好玩,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看电视学表演、玩游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省乡镇幼儿园大部分是半托制幼儿园。幼儿上午放学后,在家有一段自由自在的活动时间,到幼儿园午睡前,大脑神经比较兴奋,或者因在家里有不高兴的事,心情忧闷,这都不利于他们很快入睡。要管理好半托制幼儿园孩子的午睡,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送幼儿来园时,教师要热情接待,可拉着幼儿的手亲切  相似文献   

9.
使一批从来沒有离开过媽媽的孩子乐于到幼儿园——这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里來,这是不容易的。因此必須在入园前做好准备工作,入园時做好接待工作,使孩子乐于入园。一、儿童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开学前,教养員就到被录取的孩子們家里去进行訪問,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如家里有多少人、周圍环境如何、孩子个性如何、平时情緒如何、孩子有什么习惯,家里是否重視午睡、父母对孩子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在家庭里表現怎样等等。并告訴家長不要对幼儿講,“你不乖,就送你到幼儿园去”这样一类的話,幼儿听了这样的話,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懼心理。  相似文献   

10.
陆文兰 《考试周刊》2014,(86):193-193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受到多人的关注和照顾,只会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会分享、体验快乐,教师要利用语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朱如凤 《广西教育》2012,(37):93-93
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有一些幼儿有玩具也不愿意和同伴分享;还有一部分幼儿有着很强烈的占有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别人在玩,也不管别人是不是愿意,都要想方设法拿到手,甚至不惜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因此,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在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12.
刚从家庭小圈子中走出来的小班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尽管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但他们都不会友好地交往。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而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常在交往中与同伴发生冲突或伤害同伴。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新入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是开学初小班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一、消除交往的第一隔膜影响刚入园幼儿交往的第一层隔膜就是幼儿之间互不认识,玩耍时总是自顾自的。因而极易产生孤独感,失去上幼儿园的兴趣。而若有几个曾经相识的小朋友在一起,情况就不同了,他们会有说有笑,坐在一起,玩在一起。可见,幼儿对认识的同伴就会产生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方言比较浓,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有些孩子人园后不习惯使用普通话交流,干脆不愿开口讲话,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起来很困难。因此幼儿园应该为幼)l,Otl设环境以及与人相互交流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儿童年满三周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接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可是许多幼儿在刚入园时都会哭、吵、闹,令家长无可奈何。怎样让孩子比较顺利地渡过这一关呢? 家长首先要了解周围有哪些同龄孩子将要入园,是否是入同一个幼儿园,并与那些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带孩子到对方家里去玩,或邀请别人到家中做客,帮助孩子在入园前就与同伴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满足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幼儿刚入园,习惯了家庭生活的他们,要学会适应群体生活、学会与同伴交往与相处、提高交往等能力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事事随心所欲、不懂遵守区域规则、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等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怎样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主要通过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幼儿与教师、同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玩具作为游戏的支柱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可供选择的有棋类、塑料积木、皮球、拼图等玩具;孩子们爱玩的也就那么几种,每次他们都为争夺那几种玩具而吵得不可开交,丝毫没有谦让的表现.于是,我们就想:何不让孩子从家里带玩具来加以补充.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分享、合作的品质.为此,我们让幼儿在每周五从家里带玩具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我们还给那一天起个好听的名字——玩具分享日.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玩具分享日所带来的利、弊全部暴露出来.于是,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玩具分享日尽情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些幼儿园里,幼儿入园迟到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特别是冬天、刮风下雨天。对此,有些幼儿园教师也不以为然,总认为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幼儿迟到不迟到没有关系。这种想法是难以苟同的。我认为,幼儿园教育不仅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能,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幼儿经常迟到,首先会逐渐形成其  相似文献   

18.
有些新入园幼儿总觉得在幼儿园不如在家里那样自由,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各项纪津等都使他感到很不习惯.有的不愿到幼儿园,有的成天哭闹.为使新入园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与教师应当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分溺爱,使孩子变成家里的“小皇帝”.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玩什么就买什么.要骑马,父母就得爬下让他骑.一切部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慢慢地便养成他任性、执拗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孩子入园后就觉得处处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不乐意在幼儿园学习、生活,厌恶幼儿园.这就要求家长做到,在孩子进幼儿园前,让孩子知道:不是任何要求都能满足的,如买东西,有需要和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之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一、幼儿的分享行为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幼儿一来园,教师用热情、快乐的情感感染幼儿,让幼儿…  相似文献   

20.
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自然而然的行为。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内在机制是人的主体性需求。要使幼儿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幼儿园、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行为。然而,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却不是这样,存在着“教师教学生动”的现象,幼儿被动地从事体育活动。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幼儿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培养幼儿的自我锻炼习惯,首先要创设相应的体育活动环境,开辟体育活动区、体育角,使幼儿在环境中产生相应的体育行为。当然,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