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前概念水平和科学概念形成。前概念是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基础。前概念的存在是正常的、必然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已有前概念,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出发点,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并经由小组讨论、对比等手段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进行同化与顺应,建构新的科学概念,并通过对新概念的拓展与运用,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吴永发 《教师》2014,(22):48-49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教学起点,使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密切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的认识冲突及创设差异性事件,修正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前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从而采取合适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与科学概念并不相悖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类比方法.迁移学科知识、创设熟知情景等“架桥策略”,促使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实现认知同化;对与科学概念发生冲突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实验、逻辑归谬、生生互动等方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对前概念产生不满.从而建构更合理的科学概念.实现认知顺应。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前概念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其对教学的影响.从而采取合适的转化策略.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对与科学概念并不相悖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类比方法、迁移学科知识、创设熟知情景等“架桥策略”,促使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实现认知同化;对与科学概念发生冲突的前概念.教师可通过实验、逻辑归谬、生生互动等方法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对前概念产生不满,从而建构更合理的科学概念.实现认知顺应。  相似文献   

5.
概念重建教学模式实施的一般程序为定向参与、引导探究、建构交流、解释拓展、反思评价.其实施策略有:调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科学过程技能;鼓励学生做出解释,生成概念;提供反思与概念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习过程就是将错误或模糊不清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从前概念的"此岸"到达科学概念的"彼岸",教师要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利用类比方法,为学生搭建通往科学概念的"桥"。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以后,探究式教学受到广大科学教育者的重视。为促进学生转变前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发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8.
以“酶的催化功能受温度的影响”这一概念的建构为例,介绍了基于冲突型情境,以“冲突—设疑—转化—应用—重构”为线索的概念重构策略,引导学生巧借认知冲突,不断转化前概念,补充新认知,实现科学概念的发展性建构。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之前所形成的生物前科学概念不仅影响其正确地理解新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更多的错误概念。因此,本文尝试从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认知顺应,实现前概念转变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前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科学教学的15条原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逐渐流行,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正在兴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科学教学中,应把科学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应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视学生为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承认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了解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运用概念转变策略,帮助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持条件;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经验,在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发问,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反省,学会自主监控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认知工具与策略;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参与寻找用于解决问题的信息;采用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科学概念是构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实践和体验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初始,就已经形成一定的前科学概念。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型没有关注前科学概念对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不同影响。因此,本文以调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基础,分析其本质的合理性或错误程度,作为指导学生概念学习的重要依据,从而提出三种高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型,即重新解释教学模型、架桥教学模型和概念重建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因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前概念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儿童的科学前概念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前概念并不都是错误的,而是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往往存在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的前概念、技能等逐渐暴露出来,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转变概念、界定概念、获得新的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探究过程而忽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现象比较普遍,5E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周雪 《辽宁教育》2024,(5):65-68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有时与科学概念存在冲突,有时不够准确。通过转化前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想法,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科学情境,建立概念联系;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转化;注重生活体验,生成科学概念;鼓励科学阅读,拓展科学概念这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准确的科学概念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7):15-16
学生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科学的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的前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前概念的水平不一,表现复杂。基于对学生认知的把脉分析,探寻可以引发科学探究的契机,是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测试分析,了解学生前概念;根据前概念水平,设计学习支架;聚焦疑惑点,推进概念建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促进学生实现科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6.
当代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会导致产生新的错误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由科学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就成为科学教学一项新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当代认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间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错误概念不但会妨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会导致产生新的错误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法由科学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的研究就成为科学教学一项新的、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原有概念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建构,对教学方式合理选择,对教学用具进行持续优化,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转变自身的前概念,促进概念教学的全方位升华,从而建构起牢固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李宇泓 《教师》2012,(35):84-84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引发认知冲突;要关注学生构建的概念网络结构;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0.
概念学习     
传统概念教学只关注揭示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忽视了概念学习应该建立在原有概念基础上的意义建构,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认知风格对概念学习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对概念学习研究新进展告诉我们新概念的学习只有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冲突,利用学生的认知风格特点以及学生的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建构新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