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琴秀 《考试周刊》2012,(91):71-72
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了老师预设的问题后,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它可以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主动质疑,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在认识冲突处追问,在认识粗浅处追问,在探索方法处追问,在发生错误处追问,从而生成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认知肤浅处、学习错误处、课堂生成处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追问,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4.
谢秀清 《教师》2014,(33):99-99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活跃数学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其深入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只有把握追问时机,让其达到最佳效果才是硬道理。(1)在思考肤浅处追问。在数学教学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往往不经思考就快速地说出答案,以致对问题的回答大都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认识上,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适时进行追问,可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教学离不开提问,而高质量的提问又离不开追问。从概念形成中的追问、动手操作中的追问、解决问题中的追问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内容的"本原"处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本质,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6.
追问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原态经验、原创思维、原发需求处进行追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造.通过追问,学生能够挣脱自我思维束缚,突破思维障碍,进而抵达数学学习的敞亮之境.  相似文献   

7.
把握课堂追问时机既能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能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追问的契机,于无疑处、停滞时、出错处、尝试后实施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李顶峰 《学子》2013,(3):36
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追问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成功的追问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点拨,是保证对话成为深度交流的重要手段。没有追问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师教的缺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层次上徘徊。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作为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常见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新知.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中,教师仅仅提出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的追问则显得很有必要.所谓追问,就是多次提问,追根究底地查问,即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首次提出的问题后,回答正确的要追问其理由,回答错误的要追问其原因.教师在课堂上这样地追问,才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课堂上,教师只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才能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把握数学规律的本质,从而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当课堂中出现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状况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追问。有效的追问应问在思考肤浅处;问在思维定式处;问在解读有误处。  相似文献   

11.
“追问”是一门重要的数学教学艺术.适切的追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挠到儿童思维的“最痒处”.在“关联”处追问,能够挠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痒处;在知识“内涵”处追问,能够挠到儿童“认知错误”的瘁处;在“意外”处追问,能够挠到教学“非预设生成”的痒处.数学追问,让儿童的数学思维始终处于深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12.
赖敏贤 《中国教师》2014,(10):48-50
<正>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的思维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更应做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及时捕捉"追问"的契机,巧妙有效地进行追问。追问是指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做的提问。追问,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冷静地深入思考,从而使其思维得以升华,能力得到发展。一、在分歧处追问,追求思维的本质所谓分歧,就是指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出现意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追问?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前一问题的回答,进行一系列有层次、有方向、刨根问底式的再提问,以达到启发、深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目的。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追问?如何利用追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追问的艺术。一、追问于认识偏颇处,追溯思维原点初中生的思维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不能全面、辩证地分  相似文献   

14.
<正>追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在新知发散处追问——激活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知发散处追问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面对同一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效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个侧面、各个层次,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最  相似文献   

15.
谢飞祥  苏英姿 《学子》2013,(9):84-86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相似文献   

16.
谢飞祥  苏英姿 《学子》2013,(11):84-86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是引领学生思维航向的灯塔。善教者,必善问,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对于促进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适时适当的追问,能够点拨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数学课堂上的"点睛之笔"。正确把握追问的切入时机,是发挥追问成效的关键。一、"追"在无疑处受到心理年龄的制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浅尝  相似文献   

18.
俞秀美 《广西教育》2014,(41):48-48
正"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有效方式。追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追问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阅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由此,把握课堂追问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在问题简单处追问由于学生思维的惰性或者自身知识储备有限,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时难免较肤浅,表面上看,课堂议论纷纷,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由于回答过于简单,往往不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穷尽追问”,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数学、发展思维。文章结合多个案例,阐述了“穷尽追问”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通过启发式追问、质疑式追问、引导式追问、拓展式追问等策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以及思考空间的大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与阶梯,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走向精彩、达成高效。有效的提问应数学表现在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问,在学生的思维疑惑处追问,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巧问,在学生思维的拓展处妙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