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牛津,不是英国的牛津,而是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北部拉法耶县的牛津。它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家乡,也是密西西比大学的所在地。这座人口不足3万的南方小镇对外号称“南方经典”。去年秋天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这里,专门从事美国南方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发现牛津确实积淀着丰富的南方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福克纳的一生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表达的"南方情结"最成熟,批判性最强。学界的讨论忽视了其中的微妙复杂性,存在把"写作作者"与叙述者、人物混为一谈的现象。从文化元语言考察,在对待"南方情结"的态度上可明显区分出三类南方人:第一类以老一代小镇人、黑人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属于狭隘的地方主义,盲目维护旧南方的一切;第二类以新一代小镇人即叙述者"我们"以及艾米丽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包含了对旧南方的部分批判,局限较大;第三类以作者为代表,其南方情结包含对南方文化全面深刻的批判。这三类人,大致对应着美国特定时期社会中不同人群对待"南方情结"的现实态度。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与美国南方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威廉·福克纳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南方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产物。他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南方的农业社会、种族问题、清教文化、南方的地区性和个人主义以及南方人神话过去的倾向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他对南方的赞扬中,而且在他对南方的历史与现状所作的探索、揭示和批判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田纳西.威廉斯通过自己的"南方人"视角,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具有典型南方特性的男性人物,从而展示了成长与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南方绅士各自所经历的非男性化、非人化和物化的现象,并阐发了现代物质文明对于人的畸形变化的主题。这是处于历史交替时期的南方人在物质崇拜和精神空虚挤压下所必然承受的命运,也表现了威廉斯对于南方旧文化的眷恋、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美国南方是个有着独特传统的地区,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南方文学。其中,怀旧情结表现了美国南方文化取向的集体无意识,成为美国现代南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南方文艺复兴前的代表作家更多地是在一厢情愿地美化已逝去的旧南方,甚至包括它的罪恶和问题,其意图就是要退回到那根本不存在的梦幻般纯净美好的旧南方,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同样对故乡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依恋,但与前期南方作家不同,他们竭力摆脱不切实际地美化南方的传统,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南方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冲突以及南方人的保守、愚昧和精神危机,用客观的眼光正视南方的社会现实,以严肃的态度展示真正的南方和困境中的南方人。然而,由于生长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他们在种族、传统价值、社会发展等问题上表现出难以调和的两面性:反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维护农业经济;反对变革和新思想,固守传统观念。剖析美国现代南方作家怀旧情结的成因及其基本特征,解读这一特殊区域人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伦理传统,是我们认识把握美国现代南方文学时代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南方生活     
我没有见过大海,也没有过长途旅行。我的家乡水网密布,有着长长梅雨期。8月会有台风波及,大风以迅疾的方式呼啸而过。 除此,几乎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好江南。 南方经常是温暖潮湿。南方人温和,却也淡漠。他们习惯于在人群之中保持警惕,即便与人拥抱也留一手在背后。那只手保持一个隐秘,保持一个怀疑的存在。 几天前我经过小镇。小镇宣称它有1000年的历史,宣称它有一座明朝遗留下来的石桥。小镇为此而万分骄傲。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不同人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内战后美国南方守旧文化心态与北方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福克纳作为南方人,一方面缅怀南方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批判南方文明中非人道的旧制度,他希望通过去除南方文化里落后与消极的因素,来重建一个新的南方社会。玫瑰是爱情与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而福克纳却要为旧南方传统的化身艾米丽献上一朵玫瑰,这朵玫瑰不仅是献给艾米丽的,也是献给他缅怀的旧南方故土的,表现了福克纳对旧南方传统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不同人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内战后美国南方守旧文化心态与北方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福克纳作为南方人,一方面缅怀南方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批判南方文明中非人道的旧制度,他希望通过去除南方文化里落后与消极的因素,来重建一个新的南方社会。玫瑰是爱情与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而福克纳却要为旧南方传统的化身艾米丽献上一朵玫瑰,这朵玫瑰不仅是献给艾米丽的,也是献给他缅怀的旧南方故土的,表现了福克纳对旧南方传统深深的眷恋。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小说和戏剧空前繁荣的局面,称为"南方文艺复兴"。田纳西·威廉斯作为南方文学作家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其戏剧作品和美国南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威廉斯对密西西比三角洲和新奥尔良南方地域的构建揭示了他对这一特殊地域的深刻理解,并以南方人特有的地域性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以虚拟而神秘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描写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南方传统价值的破坏及给南方人带来的精神痛苦,批判了美国清教、白人种族主义及现代工商业的丑恶,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对逝去的南方文明表达了批判和反思,期待对人类社会进行有益的拯救,实现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这一点对现代中国有着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内战不仅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它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分水岭。内战带来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结束和现实主义时期的形成。而且 ,它对美国南方文学的影响更是非同小可。因为内战是以南方的失败告终的 ,从此北方的工业化代替了南方的种植园主经济 ,工厂代替了农场 ,南方原来的贵族子孙变成了为生存而挣扎的普通人。人们开始对原来的价值观表示怀疑。尤其是南方人在经历了战败和经济复苏以及资本主义的盛行之后 ,表现出的精神沦丧和失落感使许多南方作家写出了大量作品 ,带来了现实主义和乡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通过描写南方社会中由种族歧视而引发的一场悲剧,体现了美国南方社会黑人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小说揭露了导致这场悲剧的一系列社会原因,其中除了种族歧视外,南方人价值体系的崩溃、人际关系的冷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曹慧慧  周梅 《文教资料》2010,(21):20-22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怪异、暴戾的行为与当时美国南方文化传统、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南方传统的象征,爱米丽身上背负着南方人往昔荣耀的深深眷恋,因此她无法挣脱旧南方道德规范体制的约束和制约,而她的人生悲剧也正是在这一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被众人一步一步地塑造而成的。文章旨在从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立足当时大的社会背景,通过主人公和各个人物矛盾冲突之来揭示出爱米丽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喧嚣与愤怒>是一部关于美国南部的寓言.堕落的凯蒂象征蒙垢的南方,康普森三兄弟的性格则契合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他们对凯蒂的迥异态度代表了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人面对光荣的失落和现实的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矛盾彷徨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以其家乡为背景的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学色彩。以杰弗生镇为背景的小说《八月之光》可以说是美国南方社会的缩影,那儿的自然风光、乡土民情甚至是种种社会问题造成的伤痛都成为萦绕在福克纳心头的一抹乡愁,难以消释。清教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战争等一步步摧毁了美好的"南方神话",而福克纳对南方亦是"爱恨纠结"。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浓厚的地域色彩上,也体现在福克纳对于南方人的希望:在伤痛中走向新生与永恒。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的悲剧是由旧南方的传统、父权主义、清教主义和人性的多重矛盾和冲突造成的。福克纳在文中采用隐喻、象征及歌特式艺术表现手法,暗示着旧南方正在衰败及美国内战后南方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北方现代文明的崛起和入侵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南方衰败的事实;另一方面,他们深深依恋着旧南方的传统、价值和信念。这篇短篇小说也流露出福克纳对旧南方的复杂感情:对旧南方社会罪恶的憎恨和深深的乡恋情结。  相似文献   

17.
古井和老树     
对于古井和它旁边的那棵老树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感情。北方的农村似乎比不上南方富有诗情画意,它所能留给人的似乎只有历史的凝重、粗犷和悲怆。而南方给人的感觉是与小桥、流水、人家分不开的闲适、雅淡。南北风俗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南方人多文人雅客,而北方多英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生长在南方,作品多以美国南部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居住在密西西比河边小镇的人们的生活,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学的发言人之一。与其它南方作家不同,没有背负历史的仇恨,也不为荣光的失去而哀挽,韦尔蒂以一个平静中立的眼光看待南方的现在与未来。家庭是韦尔蒂小说的重要主题,通过婚丧嫁娶等家庭生活的细节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简单的家庭为复杂社会的缩影,韦尔蒂表示对南方的关注,在时代变迁下家庭所受到的挑战与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卫斯理小镇的闻名,源于镇上有个著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希拉里和奥尔布莱特(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都毕业于这里。而我们华人知道卫斯理女子学院,是因为宋庆龄和宋美龄也毕业于这里。美国之行,有一站是拜望刚来卫斯理定居的一位中国朋友。车子驶进小镇,我就立刻喜欢上了这里。新英格兰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从《飘》看南北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飘》通过对主人公郝思嘉的刻画,从侧面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始末以及南方人民在这场战争的命运与遭际。与北方的蓬勃发展相比,战前的南方表面华丽宁静,其社会制度却极其腐朽,经济落后,安于现状,注定在战争中失败,落后的奴隶制注定被新文明取代。可贵的是,作者是站在“反方”南方人的角度上,以人道主义的眼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制度艰难的裂变,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