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受教育部选派,于2002-2003年赴美国交流讲学一年。在美期间,笔者任教于纽约州Schenectady市的一所高中,也在纽约市、纽约州首府Albany市、Sarato-ga县、Ithaca市、马萨诸塞州的Framingham市以及缅因州的Portland市和Kennebunk镇的一些学校客座讲学和交流、听课观摩及评议,并参加他们的教研及学术交流活动。美国学校对教师的听课观摩及评议是有明确要求的,而且,对“如何听,听什么”,以及“课堂教学评议”也是有着基本模式的。笔者想借本文,谈谈美国学校对教师课堂听课观摩中的具体要求,并藉此与国内同行交流,希望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王林虎 《上海教育》2010,(21):50-51
笔者曾赴美国交流讲学一年多。在美期间,笔者在一些中学进行短期讲学、交流、听课观摩及评议,并全程参加这些学校及学区的教研及学术交流活动。笔者想通过两张美国中学的教师观课、评课表,谈谈美国学校视角独到的课堂观课内容和要求,希望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李清臣  韩婷 《考试周刊》2012,(23):149-150
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相互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提高听课质量,必须抓好“听课前”、“听课中”和“听课后”三个环节。养成教师良好的听课习惯。  相似文献   

4.
《南昌教育》2007,(5):31-31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业务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个学校都有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评议的规定,要求听课教师对所听之课作出公正、实事求是的评议,既要肯定长处与优点,也要指出问题与不足。然而,在一些学校,听课评议却流于形式,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吕燕 《山东教育》2007,(3):27-28
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最感困惑的是只会听不会评。那么,作为听课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摩、评议教师的教学活动呢?怎样的听课评课活动才是有效的呢?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出一些提升听课评课效益的策略,即研、品、读、思。  相似文献   

6.
广泛组织教师进行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听课如同看戏,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由此可见,听课也很有学问,决非一味“洗耳恭听”,也决不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冒。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听而无得。所以走出听课的几个误区,端正听课态度,掌握听课技巧,成为笔者和大家交流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次教育教学规范管理的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所观摩学校的教师听课记录本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学校的听课记录本都是统一印制的,都印有"评课标准"、"记分办法"之类的文字,打开这些听课记录本,细看教师们的听课记录,嘿,全都是"有板有眼",什么"共提问多少次"、"提了些什么问题"、"学生是怎样回答的"……真是"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课堂过程中的一切无一遗漏都记在了本子上,记录本简直就成了"摄像机"了.  相似文献   

8.
听课漫谈     
田力 《广西教育》2009,(11):23-24
说起当教师听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也有一些教师总会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在一些学校中,听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也成了鸡肋。其实,一名从教者走上讲台之时,就与听课观摩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授课、听课也就构成了与教师职业相伴的工作内容,组织听课观摩便成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段。20多年的从教历程,使笔者在听课学习这条职业之路上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其间,懵懂、厌倦、苦闷、省悟等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9.
听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新入职教师,使其教法逐渐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每个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一种途径。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掌握这一教学技能。听课,顾名思义是“听”,看似简单,但在“听”之余,要慎“思”,其中蕴含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技巧。本文针对科学课程中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听课、听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课后不反思导致的听课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了“动态教案”学科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大都实行一种叫“推门听课”的制度,即:事先不通知,在上课前的几分种,学校领导突然推开教室的门,听、评某位教师的课,根据教师的教态、语言、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能力、师生的交流情况、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打出分数,记入教师的综合评估成绩中。学校领导把“推门听课”看做是一件法宝,用来监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笔者认为,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弊端更大,得不偿失。一、与“人本”的精神相悖“推门听课”制度是与“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听课、评课本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听课、评课成为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调查,加上自己的体会,笔者觉得,当下的思想政治听评课存在不少问题。一、思想政治听评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政治听评课的简单化处理思想政治听评课的简单化处理表现在:一是听课前,听课教师不会与上课教师作课前沟通和交流,听课毫无准备,  相似文献   

12.
听课属于教学研究中的评价能力.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必须具备听课能力,才能提高自己讲课、鉴赏课的水平.听课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听课前的充分准备,听课中关注教学、学习活动内容,听课后讨论、评议,反思的历练.  相似文献   

13.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没有听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笔者以为,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听课者细致的观察,听课后有意识地思考、总结,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听课也是一种创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非 《陕西教育》2014,(1):78-78
问一位老师近期忙什么,他说:“忙听课,也忙‘被听课’。”问他累不累?他说:“‘被听课’多少有些累,听别人的课,更累。”原来学校规定每人每周要听4到6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校领导看到老师们在忙,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等,听课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多学校也开展了“每日一课”活动,教师之间互听互评。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听课又是评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听课才能进行客观地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互相听课,目的是让教师通过听课,达到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以此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听课三得     
听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参加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听了很多的课,觉得耳目一新,收获不小,体会颇深。现归纳出听课三得和大家交流、共勉。———一线教师要做“美食家”在听课时,我发现很多一线的教师不太会听课和评课,没有真正领会听课和评课的功能。笔者认为,如果将上课比做“炒菜”的话,那么听课、评课就是吃菜和评菜,一线教师不仅要做个“好厨师”,还要做个“美食家”。要做“美食家”,就要做到“三看”和“三评”。首先说“三看”。一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中心。“看学生”的含义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动起来:手动…  相似文献   

17.
听课笔记是学校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学校通过检查听课笔记了解教师的听课和评课情况,这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不过对于这项重要的常规工作,许多教师都是“临时抱佛脚”,在检查前突击地听几节课,或者是闭门造车,找同事的抄一下,或者直接编造,以此应付检查。即使学校专门安排的研讨课,教师不得不去听,评课时却是”好好先生”,百般客套。平淡无味,起不到学习和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案例某校为了给教师创造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推行了“开放周”制度。在“开放周”里,教师可以在校内随意听其他跨年级、跨学科教师的课。这个制度看似不错,可是教务处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开放周”里,听课的教师寥寥无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调动教师的听课积极性,学校领导班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我镇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指导。在督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时,由传统的“两步骤”督导(即先由督导员听课、查资料,再与教师交流评议)。细化为“三步骤”督导流程(即先让教师自报“工作亮点”,再由督导员听课、查资料,最后与教师交流评议),使督导工作在目标、主体和操作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促进了广大救师素质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金鑫  陈帆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237-237
本文阐述了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青年教师,由于阅历浅,教学时间短,经验不足,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在教研组内要互相听课而且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也要互听,在听课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并做好听课录,并做好听课后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