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妞     
我的孩子睿睿5个月大时,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上班后孩子需要有一个人来帮我带,经多方打听,仔细筛选,最后决定请我表舅的孩子、16岁的毛妞来帮忙。我们全家打心眼里感谢毛妞。她来了之后,我告诉她主要的任务便是:帮助我带孩子,给孩子洗洗衣服,我不在时,她负责孩子的一切,说实话,把5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一个16岁的孩子,我是不放心的。 16岁的毛妞,满脸稚嫩,别看她是农村的孩子;身为家中的老小,爸妈也是百般呵护的,好些活儿都做不了,为此,我专门 在家中带了她两个星期,从怎样喂 孩子,怎样抱孩子,怎样给孩子做 辅…  相似文献   

2.
刘文东 《广东教育》2006,(7):115-115
出差四天,刚回到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对我说个不停。这个问我去哪里了,好玩不;那个告诉我他怎么样了;还有个调皮的孩子竟然学着冯巩的腔调说想死我了。看着孩子们那高兴的劲儿,我也感到格外的开心。乱哄哄中,有个孩子凑近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班里有好几个同学希望你最好不再回来呢。”我心里咯噔一下:不会吧,我和孩子们关系这么融洽,怎么会有孩子希望我不再回来呢?是什么原因让这几个孩子这么“恨”我?没理由呀!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以春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我带的是一年级一班两个家庭式小队的8个孩子。临行前,我想到自己虽然是数学教师,但如果在活动中总是围绕春天与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在很牵强,孩子们肯定感到受束缚,导致不喜欢这次活动。最终我决定一切顺其自然,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随意,活动后孩子们总体感觉很快乐。但在活动中,我也观察到一些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做事方法。亲自走入到孩子的自然状态中,使我更贴近孩子,也更理解孩子了。在整个过程中,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运动智能中的灵活性有待加强。有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宝宝VS妈妈     
宝宝马兆亿——我要上幼儿园了 我叫睿睿,再有几天我就1岁 11个月了,算是 个“大孩子”了(妈妈常这么说,我也这样认为)。前几天,听见爸爸和妈妈商量说,要送我到幼儿园了。我一听心里可乐呵了,我就爱找小朋友们玩。 可又听妈妈说,送幼儿园,孩子小了点(我不是一个大孩子了吗?妈妈说话总自相矛盾),孩子会受罪的(哎,当妈妈的总是“心太软”)。 “在国外一岁半的孩子就已经是幼儿园的‘老学生’了,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别总是这样舍不得。”爸爸在劝妈妈(爸爸的心就不太“软”)。 “可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还不行,说话也不…  相似文献   

5.
整个假期,孩子几乎每天都窝在家里不出门。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玩的伙伴,难怪孩子玩什么都感到没趣儿。一次,我发现儿子在看从北京带回的扑克牌,为了让孩子解闷,我顺便教会了他玩扑克。或许是感到好玩,有兴趣,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就学会了。于是我和先生、孩子三个人像模像样地开始了对战。孩子虽了解游戏的规则,但毕竟没经验,在出牌的技巧上显得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3-103
问:我的孩子已经11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就不太好,学校里教过的知识我经常要重复给她讲好几次,她也未必能掌握牢固。我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实——我的孩子是个智力一般的孩子,不是天才。但是最近我发现她在有些方面的反应非常迅速,根本就不是我印象里的反应比较迟钝的孩子。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孩子的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音乐迷,尤其喜欢肖邦的钢琴曲,因此结婚之前我就和妻子商量,等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着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争取让孩子在音乐方面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07,(2):53-53
问:我的女儿今年12岁了,一直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但是最近我发现放在家里的钱总是不翼而飞,我知道是女儿拿走了。尽管数目不大,我还是想制止孩子的这个行为.但是又怕给孩子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母亲培育孩子的故事。她体会最深的是,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老师的偏见让孩子变成了性格退缩的人我有一个男孩,现在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小名飞飞。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孩子从小就被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孩子2岁时,有一个周末我去幼儿园接他,还没进教室,就被孩子同班的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拦住,质问我:你儿子把我两个孩子都打了,一个手被咬,一个脸被抓。我当时一点都没多想,就当着那位妈妈的面,把自己的孩子连打带骂了一顿,好让人家消消气。儿…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1.
家教十大难题会诊本刊记者家长:孩子有话不和我说;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孩子:家长不理解我;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1996年3月,《中国妇女报》刊登了《家庭教育有奖问卷调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近...  相似文献   

12.
我爸爸在家里常常身兼多重角色。有时他是个“大孩子”,他会和我下棋、打羽毛球、玩游戏机,输了还要耍赖皮。有时他倒像个老师,会教我写字、画画、做算术。可当我犯错误时,他又会变成一个大“恶魔”,他会教训我,打我的屁股。虽然屁股有点疼,但我一点都不记恨他。我爱我的爸爸。我更喜欢爸爸是个“大孩子”的时候。爸爸是个“大孩子”@陈佳宜$杭州临平二小一年级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女儿叫王诗,今年11岁。我们让孩子学琴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且认为孩子做一件事坚持到底,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个锻炼。孩子的爸爸在乐团工作,我本人在学校也搞艺术教育,家里早就有钢琴了。有这样的环境熏陶,但是女儿并没有主动要求学琴。 孩子4岁半时,我们找了老师教孩子学琴,但老师说她根本坐不住,再加上老师的授课方法也比较枯燥,所以,学了两次后,就停止了。到了孩子5岁时,我们认为必须要培养孩子的坐功了。一开始,孩子每周上一次课,每次 40分钟。老师留的作业很多,要练四五个新曲子。我的感觉是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14.
我教两个班英语,学生快100人了,我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或是来自内地民工的孩子--些学生的父母都忙于生计,忙于农活,几乎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或许来自农民最淳朴的想法:孩子进了学校就由老师管了。这些孩子父母文化不高,会英语的几乎没有,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很少。相对城里的孩子,我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弱,对英语兴趣不高。对于这些孩子,我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老师的高度责任心,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我采取以下办法。  相似文献   

15.
张健鹏  胡足青 《师道》2004,(8):41-41
如果家长已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应当明确家教目的,不能只为孩子在学习上“保驾”。我认为,其目的是教会孩子独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拐棍”,让孩子能独立“行走”。假如你给孩子请来个家庭教师,几年都教不会孩子独立学习,我劝你趁早把他给辞了。  相似文献   

16.
化难为易     
绘丹 《师道》2003,(6):59
现在想出版一本书太难,除非你有比较多的钱,自费出版圆“出书梦”。忽惊闻友人家6岁的孩子出了一本书,我自叹不如,飞速赶往朋友家探个究竟。问明我的来意后,孩子的妈妈满脸喜色,掩饰不住骄傲的神情。她拉我进门,热情地倒茶让座,然后向我娓娓讲述了孩子出书的始末。2月25日是孩子6岁的生日。那天,妈妈问孩子:“今天你想不想画一幅美丽的画?”孩子说:“想是想,就是怕画不好,怕妈妈笑我!”妈妈鼓励说:“没关系,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那好吧。”孩子说完,用稚嫩的小手握笔在雪白的纸上画了两个椭圆形,一大一小,随即…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8.
您打电话和我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深有感触,我愿意讲述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对我今天的生活,我自己感到很满意。我想这都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做过全职妈妈。那时候,我还没有离婚,我丈夫是一家大电器公司的总经理,家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如果要请保姆的话,请几个都请得起。但当时我们都觉得孩子的培养最重要,况且那时我也不想上班,就想一心一意在家里把孩子养大。所以,我就辞了工作,在家带孩子了。丈夫也因为我在家带孩子而可以全心全意地工作。但是,我的错误是做全职妈妈的时间太长了,当孩子该上小…  相似文献   

19.
苗艳婷 《中国德育》2005,(5):77-77,69
顺敬是跟我学习中文的韩国人,随着与顺敬交往的加深,我和她的两个孩子也渐渐地熟了起来。这两个孩子文静、懂事,即使是6岁的小义善也彬彬有礼。可以看得出顺敬对两个孩子教育得很细致,也很严格。但唯一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顺敬对孩子打网络游戏却宽容得很。  相似文献   

20.
总以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懂得教育孩子,懂得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但当法院从家里搬走了那么多孩子偷回来的东西时,我都傻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