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训练是给大学生以工程实践的教育、工业制造的了解、工业文化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环节,更新工程训练体系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选择工程训练体系建设作为新工科改革试点必要性的基础之上,对标新工科建设要求,构建了训练平台校企融合、训练内容多学科融合、训练对象多专业融合、训练环境虚实融合、训练指导"双师"融合的"五融合"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最后讨论了新工科工程训练体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最新研究实践以及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需求,探索了新工科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该模式以实践产品群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融合传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块,新增新工科实践教学内容,重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项目群驱动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搭建"5+1"模式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和成果孵化器,成立创业指导导师团队,引导大学生将创新成果通过创业平台孵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在探索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基于特色创新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对工科院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高等工科学校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训练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阐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并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工程训练课程是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探讨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建设、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旨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的重点。作为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课程,《工科化学》可以通过持续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宣传创新、提高意识;课堂讲授、培养兴趣;实验操作、优化理论;科研训练、能力提升等环节,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工程训练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的实践必修课。基于新工科建设下工程育人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思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高文科类学生的工科课程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文科类学生学习工科课程教学效果不高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科类学生及所学课程的特点,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制定出一套"教"、"学"、"创"三维一体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将创新设计运用到工程训练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不但激起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是相对于"现有工科"或"传统工科"而提出的,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特征,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学习渠道,切实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理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工程训练中心仍处于新工科建设的边缘地带。为此,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思想意识、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4方面对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转向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分析工科大学毕业生的从业特征,说明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是工科大学生应具有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素质,指出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文章阐述了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现实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工程训练中心培养高素质工科大学生的努力方向。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训练中心的功能,文章介绍了在高校内进行工程训练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双创"和"新工科"政策对培养创新人才和加速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优傲协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搭建机器人工程实训课程平台,设计和实现机器人工程实践课程专业类实训项目,以此期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工程应用能力,为本校机器人相关学科在工程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工科学校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在社会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也愈来愈要求工程师具有全局的大系统观念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目前,高等工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实践能力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纷纷要求加以改变。就连经济文化发达的美国,近几年也发出高等工程教育应从过分重视工程科学向重视工程实践'"回归"的呼声。我国工业界对毕业生工程实践知识欠缺、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十分担…  相似文献   

15.
工科教师是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本科院校工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海外经历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群体性特征;工科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与实践存在偏离、对工程教育改革既存在质疑又充满期待;工程教育改革的阻力与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都指向校企合作。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的并非局部的改革,而是整体的转型发展。政府与高校的协同互动是工程教育转型的最佳路径。其转型发展具体行动在于,需要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平台、培养教师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适应制造业新形势的传统机械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其中制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面向本校全体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机械制造训练为例,从融合多门课程知识的训练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全流程管理的训练方式,以及两个层次的训练结果考核和基于量规的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面向新工科的实践环节建设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训练是地方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训练中心是开展工程训练的基地,加强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分析机械类工程训练课程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与新工科建设要求存在的差距,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了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即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教学力量、丰富课程内涵、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课程思政等措施,建成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训练课程,为培养卓越机械类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郭金妹  张建荣  陈磊 《科教导刊》2019,(12):113-115
2017年年初,教育部在上海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达成了"‘新工科’复旦共识"。随后,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国内高等工程院校便掀起对"新工科"探索和实践的热潮。本文响应国家号召,在"新工科"背景下将工程教育改革落于实处,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为抓点,针对传统教学过程,探索基于CDIO主动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践弹性教学过程、坚持以赛促改、引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促进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举措,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文章从工程训练与工程素质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学习基础工艺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综合工程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