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 (1)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成了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相似文献   

2.
教学文摘     
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 传统的教学观,就是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只有一个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传统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主体。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学校抓教学,只偏重于研究教师的“教”,忽视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只研究自己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上课,教师独占讲台,讲得多练得少,作业布置,类型单一,套例题多。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体力发展。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具体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成为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其关系就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我示范你练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就变成“单边活动”。而新的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身…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观念。实现共同发展。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以教师是课程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平等中的首席——浅谈教与学关系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那么,如何在教学交往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学?1979年版《辞海》这样解释: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1980年版《新华词典》这样解释:教学是“教师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还有第三种解释: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八十年代新形势下,我认为第三种解释准确、通俗、高明。它明确了三个“转移”,摆正了三个“关系”: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宝库,是课堂的主宰.把教学关系理解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而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交往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交往,这种交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人类的文明成果为中介的一种相互作用。以往把教学看成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师生的手脚。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占有者,教代替了学。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  相似文献   

11.
李春秀 《贵州教育》2005,(11):11-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教师的角色也有了新定位——就是做一个“学生式的教师”。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切换这一角色呢?一、要把学生当作完成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战略伙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完全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知识的人。认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最终导致教支配学、控制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更剥夺了学生做主人的权利。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教”是为学而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授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些教学的规律、针对“单向一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助,教师、学生、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和“帮助”,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让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教师“教书”的角色。教师应尽的职责就是把道理、知识讲清楚,把问题解释清楚。这种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导致了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讲台成为舞台,教师只顾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迫使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而转,“一切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符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且广,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动摇了,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形势的需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去研究“学生的学”的问题上。在教学中,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成就每个学生,快乐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些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过去不很理解,通过教改实践,现在才逐渐有所领悟。长期以来,我错误地把语文课看成一门知识课,又片面地认为知识完全是靠老师“教”的。因此,在教学中就以“讲”为能事,还自以为这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法,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黎世法教授到我校进行“异步教学”讲座并亲临指导我们上课,在思想观念上我走过了从不理解,冷眼旁观到主动参与,积极倡导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再到比较顺利的变化过程。在这里我想就自己一节课的实验经历谈两点肤浅的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被动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表现为课堂上教师拥有相当大的活动霸权和知识霸权,教支配学,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趣味性丧失了。而在异步教学课中,一上课教师提出问题、批示方法后,学生进入运用异…  相似文献   

20.
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在当前新课改的新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教研等工作都应自觉从“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在其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和引导的对象,还要把学生看成是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要学会以研究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从而达到互惠、互进。像蜡烛那样既照亮别人,又升华自己。要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通过“教、学相长”同学生一起进步这里的“教”,是指教师。这里的“学”,是指学生。这里的“教、学相长”,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单纯的教学生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