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记》是我国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它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学制度和教育思想。虽然全文篇幅短小 ,但它却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际 ,从教育作用到教育目的 ,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内容 ,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 ,从教师到学生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记述。《学记》中的许多思想 ,见解精辟 ,符合教育规律 ,其中许多教育观点 ,即便时隔两千多年 ,仍对当今教育有其独特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一、《学记》中的成功教学之“法”《学记》认为 :教学是有“法”可依的 ,教学的成功抑或失败 ,完全取决于教学是否依“法”行事。这…  相似文献   

2.
《学记》是我国战国末年著名的教育专著。全篇仅一千二百多字,对教育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同题都有很精辟的论述。《学记》中的教学论,运用浅显丽生动的比喻,论述了一些深刻的原理。《学记》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学而知之”哲学观点之上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思孟学派把人看成是可以雕琢的玉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之成为精美的玉器。虽有天赋,不经学  相似文献   

3.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关于教育学著作,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学记》中“务本”这一思想的启发,本文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为视角,分别从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关系这几方面入手,探寻这些思想对当今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4.
孔夫子在《学记》中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这大概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教学方法时,将启发式列为“十大教授法”的第一条。可见,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很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5.
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提问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法来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探求知识。其后《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勉强牵拽;要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出结论。《学记》还提出了“善问”与“善待问”的思想,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史研究》2009,(6):94-94
雷传平在《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15期中撰文指出,《学记》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在《学记》全文中,共有六处提到“志”的问题,有不同的语境和语意,如“志向”“志愿”“意志”等意思,其中,“辨志”、“继志”、“有志于学”是《学记》关于“志”的教学思想的精华体现。  相似文献   

7.
《学记》提出教师要“善教”,学生要“善学”。在教学上,教与学,就象鸟之有两翼,缺一不可。这是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怎样才算“善教”呢?《学记》有以下几点深湛的见解。一、了解学生。《学记》说;“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这是说学生的程度有深浅,资质有好有坏。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因材施教。二、发扬学生的优点,转化学生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在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议论法、练习法、类比 法等方面提出了“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叩之以小者 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比物丑类”等教学要求,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 要善于吸取历史上的教学经验,认真加以继承与弘扬并付诸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学记》的内涵极为丰富,人们已经较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教育学思想、教学论思想、心理学思想,除此之外,《学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管理思想。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识。 《学记》的教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培养“圣人”的教学管理目标 战国后期,不同于春秋时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人们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因此,“圣人”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怎样才能培养出“圣人”呢?当时的儒家认为:先要从“士”做起,中途经过为“仕”,即“君子”,最后至“圣人”。“士”、“仕”和“圣人”的标准是“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修身》)即《学记》  相似文献   

10.
黄网官 《师道》2014,(7):98-99
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去读《学记》,可以省掉诸如“‘道’为何”“‘师严然后道尊’是否有理”的纠缠.专注于其对教学、对学生、对自己的意义可矣。笔者读《学记》,犹如顽童戏于河畔,捡一蚌壳而自乐.而“自乐”便是意义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从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有着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学记》现已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并备受重视。但对于《学记》本身的认识,却知之甚少。本文就将以考证《学记》的作者与年代为出发点,对《学记》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它对当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及学制等等问题都作了阐述。而贯穿《学记》始终 ,作为主要教学原则的是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性 ,在《学记》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学记》前 ,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准确地说明启发的时机 ,不到学生力求通却苦于想不通的时候 ,不去指点开导他 ;不到他非要表达却无力表达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给某方面的问题 ,而他不能理解 ,解决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即不能…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仅有的1229字折射出孔子的思想和教学经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在《学记》中被发扬光大,达到最高境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实现语文学科的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学记》中所提出的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原则,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深远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采用“问答法”的历史是很长久的。《论语》中关于《公西华侍座》的记述和《学记》中关于“问答”原则的阐明,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到了中世纪末期,在课堂教学制度产生之后,“问答法”成了最经常、最普通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连贯而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检查学生听课质量,语文教师也经常采取提出问题,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君子之教喻也”仕森D国8代的教学论写着《学记》指出;“君子之被四D也。”“回”,团阳门,也就是僵发诱导的意思.扣回僵发诱导略?《学记》说:“道而弗自,强而弗抑,歼而弗这。”即要求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自艺学笠走;是荒勉、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推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6.
《学记》存于《礼记》。《礼记》是十三经之一。据传,汉初河间献王得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后由戴德与其弟戴圣先后删併而成。戴德删併为四十五篇,称为“大戴礼”;戴圣删併为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都是儒家解释、发挥《礼经》的一部文集。《学记》,杂记秦汉以前贵族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方法,是我国古  相似文献   

17.
《大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和《学记》一样,也是一篇重要的理论专著。它们产生于同一时代(不迟于西汉初),并被收入同一丛书,即作为儒家大经之一的《礼记》中。《学记》着重于教学理论的系统阐述,而《大学》的主要内容则是政治和道德教育。所谓“《大学》言其道,《学记》言其法,法非道不尊,道非法不行”,表明人们常把它们看作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之一,是我国教育家的卓越贡献。最早,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明确地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教也”。“愤”表现为思考未通,“悱”表现为表述未畅,二者都是心理活动。“启”即使之通,“发”即使之鲜明、生动地表述。继孔子之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达”的见解,即教师要善导而不要强拉,要严格要求而不要压制,要指点疏通而不要代替学生。  相似文献   

19.
在珠算教学中,为使学生在盘面练习时,打得快,打得准,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一目三行。但我深深地感到,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把一目三行学好却并非易事。古人在《学记》中曰:“使人不由其  相似文献   

20.
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山东省教科所王坦一、教学艺术概述(一)教学艺术溯源人类对教学艺术的探究由来已久。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涉及并论述了诸如“善歌”、“善教”、“善问”、“善喻”等许多教学艺术问题。在西方,人们也很早就重视教学的艺术问题了。如古希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