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要大力创新,认清自身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合格的网络道德主体,构建与传统德育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伦理危机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时代出现种种伦理危机,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人格丧失、道德冷漠和虚伪,以及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为此,高校德育要大力创新,培养网络道德主体,同时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乔亏  张琳 《文教资料》2009,(32):213-214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中隐藏的风险伴随着大学生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对我国大学生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易受不良信息影响:道德价值观易受冲击;失控极易沉迷网络;滋生违法犯罪现象。网络环境下对当今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家校互动,充分发挥家长监管和引导作用;完善网络技术、强化网络市场管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德育新视角: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冲击,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必须触及青少年道德问题的根本,从道德心理角度切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青少年统一、和谐的网络道德心理,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虚拟的网络社会在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与体闲娱乐重要空间的同时,以网络为载体的中学生违法犯罪也随之出现。心理的不成熟是实施网络违法犯罪的内在驱动力,家庭的引导不力、学校的缺乏重视则不利于对中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防控。对中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控制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法律、教育和惩处控制等多个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讨论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微观层面上,从角色道德这个角度对网络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网络道德建设应该以网上角色道德建设为着眼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发展极为迅速,给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成为不法之徒的作案工具。因为网络具有开放、快捷等特点,使网络违法犯罪较之传统违法犯罪有很大区别,给司法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加强网络讳法活动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它不仅有害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分析青少年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我们指出青少年在构建“亚道德”生存体系过程中的阵痛与不适,提出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内容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教育探索》2002,(8):76-77
网络的发展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推动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网络道德失问题,因此,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本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容,原则,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生态危机作为网络生态系统生态失衡的表现,其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作为网络生态系统核心的网络主体网络道德缺失。这种网络道德缺失表现为三个方面:网络主体缺乏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网络主体缺乏自主道德判断能力,网络主体缺乏自我道德约束意识。解决网络生态危机,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改善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现状。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出现、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可从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三方面入手,使当代青少年成为有道德的“网上的一代”。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无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网络道德规范的缺失。本文结合网络道德自身的特点,着重从网络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几个方面,初步构画应当建立的网络道德规范,以求对网络道德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蕴含着德育价值,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共享德育信息资源,而且拓展了道德社会化主体的内容,为“自主型”道德的发展和现代观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德育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德育范式,促进了应用伦理学科的向前发展。为了解决网络环境的严重的“失序”状况,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法律、管理、文化、教育、技术、道德等角度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本文分析了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根源 ,探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络中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主体自我意识的混沌、道德体验的丧失及网络负道德成本低下等几方面,认为网络主体的去个性化状态是网络道德失范的症结,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的养成是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汪琪 《浙江教学研究》2005,(2):23-24,34
随着因特网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网络道德问题凸现,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更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分析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原因,并从网络道德的三大特点出发,阐述了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 ,既受技术本身的影响 ,更受上网主体自身道德水平的制约。技术层面的网络与作为人类生活载体的网络之间的矛盾 ,促成了人们对“道德网络”与“技术网络”的辩证思考 ,即科学地认识网络 ,深思隐藏于技术层面背后的道德变迁与制度规范的应对 ,进而探讨促进网络与人类道德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荣 《教育与职业》2006,(14):100-101
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璇  周治金 《考试周刊》2011,(56):159-160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弊端,尤其是关于网络道德失范及网络犯罪的报道,更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道德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探讨网络道德的负面影响,关注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本文作者拟以网络信息分享的积极行为为切入点,从正面角度探讨网络道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