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祝国防 《新闻战线》2022,(11):105-107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三农”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主题和视角不可避免地有了新转向。把乡村的故事讲好,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才能真正助推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引发人们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思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从而构建起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2.
张可欣  武新宏 《传媒》2024,(6):48-50+52
乡村是具有独特价值与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拓展了国产纪录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呼唤民族集体记忆的实施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的内容主题和创新表达,解析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所肩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脱贫攻坚的收官到乡村振兴的开启,纪录片成为留存时代记忆、传承精神文明、抒发情感话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创作相较过去进行了全新的尝试:以微宏叙事借时代之力观照个体命运,生动展现中国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细腻的影像语言精准把握乡村振兴主题,抒发情感话语,描绘真实乡村图景。实现了熔铸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凝聚社会共识、形塑家国形象的价值意义,引发观众深度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4.
一部优秀的农村现实题材纪录片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和品格,是纪录片业界一直关注的热点。文章以纪录片《拉林河畔》和《乡村里的中国》为例,重点探讨了纪录片在主题立意上所应具备的人文与内涵、矛盾冲突的意义、正能量与批判精神的辩证统一等多方面议题,充分论证了主题的精神内核与内容选择对此类纪录片创作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近年来,以乡村振兴为题展开的影视创作众多,其中,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承制的三集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正是典型代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和推动实施的一项农村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乡村题材纪录片对于激活乡村文化、唤醒乡村记忆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村落》作为一部乡村主旋律纪录片,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和微观的叙事结构,再现了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人文色彩的古村落文化,激发了人们对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也使纪录片在中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宏 《中国记者》2024,(3):87-89
<正>以主题活动为抓手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主题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选题策划接地气,契合农民需求,要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IP,发挥全媒体联动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由此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要求,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往往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这通常是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群像.如何在众多繁杂的背景中选取最契合主题的人物,展开故事主题的叙述,需要一定的设计构思与表述技巧. 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公示202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由浙江卫视制作并播出的六...  相似文献   

10.
主题类纪录片的创作,历来是电视创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类纪录片如何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如何将重大时政题材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本文以反映老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的纪录片《本色》为例,探讨了主题类纪录片国际化表达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翘 《今传媒》2011,(9):80-81
电视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要描写的主题经由怎样的方式传递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西安电视台专题部独立创作的一部纪录片《五老姐妹和十八个孤残儿童》的分析,对于如何运用客观记录和主观呈现的创作技巧表达主题,传递情感做了形象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13.
冯笑 《视听》2023,(9):6-9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作为极具艺术魅力与社会价值的影像形式,在新时代的创作需求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传播态势。其中,人民日报社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中国扶贫在路上》生动勾勒出传承与超越的乡村图景,着力塑造碰撞与变革的乡民形象,通过个体影像共筑社会记忆,借助冲突叙事还原跌宕情节,既对脱贫成果进行可视呈现,也给攻坚进程赋予人文关怀,为此后同类题材纪录片丰富观照视角、提炼内涵价值开创了可资借鉴的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4.
韩文 《新闻战线》2023,(24):66-69
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报道成为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安徽日报》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报道的全媒体传播为例,阐述了主流媒体对于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探索经验及其实践中的融合传播路径:一是优化叙事方式,增强感染力;二是优化呈现形式,增强表现力;三是优化表现手法,增强传播力。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永罡 《新闻知识》2012,(10):115-116
纪录片一直是市县基层电视台创作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以新的形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也是基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创作难点。本文以纪录片《走出贫困》为实例,从镜头的表现对象、题材的选择、记者的角色、艺术表现手法和主题的深化五个方面,对生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思考,也许会对一些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创作生活类纪录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村落的消亡,人们的乡愁情感逐渐加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记得住乡愁”成为人们广泛热议的话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反映乡愁记忆。本研究以新时代以来讲述乡愁的纪录片为研究文本,阐述了乡愁纪录片的含义,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乡愁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分析了这些纪录片在表达乡愁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内容,并给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琳 《视听》2023,(5):73-77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相似文献   

19.
孙晖 《新闻战线》2022,(5):110-112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系列纪录片《稻乡澎湃》创作的背景和出发点,也是其视角格局的基点。《稻乡澎湃》扎根乡土,取材地方,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以真实为底色、纪实性叙事为主要手法、人物塑造为核心,展现了饱含家国情怀、极具风土人情的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相似文献   

20.
顾翔 《视听界》2008,(3):58-59
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苏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是一部凸显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佳作。从主题与架构的角度看,这是一部全景式地展现昆曲发源、兴衰和复兴之路的大型纪录片;在节目形态上,它汇集了动画、访谈、空镜、再现、纪实、影像、资料、戏剧和图片等多种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