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人说:“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可以当文摘编辑了。”其实说的是外行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摘编辑是给编辑当编辑,甚至是给总编辑当编辑的工作,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剪刀和浆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那只是工具。文摘编辑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分为备料(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加工(编辑信息)三个阶段。编辑加工是文摘编辑流程中的高阶段,其间既有物理性的反应,也有化学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这二十多年来报业市场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且不说报道重心的转换、组织采访的多元,报道内容上的求新求异,只说报纸的门脸也是越变越漂亮:标题火了,照片大了,版面美了。一些报纸也形成了独特的编辑个性:有的以庄重大方见长,有的以清新典雅著称,有的则以生动活泼引人。很多报纸都把编辑个性作为报纸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来抓。 所谓编辑个性,指的是通过对稿件内容和形式的整合与包装,通过各种编辑手段,而使报纸所体现出的总体特色,它是报纸的外在包装与内在思想的统一,也是此报与彼报最显眼的区别。其实,如今报纸编辑强调突出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图书的编辑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大出版社中,组稿编辑(acquisition editor)忙于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畅销书作者以及选购书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需要耐心细致的文稿审读加工工作,出版社也要求文稿经纪人提供经营深加工,最好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书稿,为解决出书越来越多而社内编辑精简的矛盾,自由编辑现象应运而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自由编辑大军,很好地解决了书稿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编辑力既是编辑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力建设说到底就是人才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赋予编辑力新的内涵和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编辑力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等问题.正视编辑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积极解决,是出版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编辑个性化     
编辑个性化□湖北人民出版社王建辉编辑个性化的内涵,在我看来也就是编辑的定位定向发展。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同样要有自己的定位,这样做人和做编辑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才能定向发展。个性化也就是特色化。编辑是杂家,是...  相似文献   

6.
游俊 《出版科学》2001,(3):73-73,75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的质量与数量、深度与广度、内涵与外延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编辑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潜心读书,充分掌握最新知识和信息,为做好本职工作也为青年编辑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协同编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金菽  钱文霖 《编辑学报》2001,13(3):132-134
提出科技期刊协同编辑的概念,通过分析科技编辑活动中的协同现象和计算机的运用情况,论述计算机网络时代科技期刊采用协同编辑方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探讨协同编辑环境下科技编辑模式的变化,以及协同编辑应用和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中的编辑流程再造与编辑能力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融合的关键环节是编辑流程的再造。媒介融合使编辑流程发生了许多变化,对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融合媒介中编辑流程3个阶段9个步骤的变化,提出随着编辑流程的变化对媒介编辑人员的报道策划能力、素材控制能力和一专多能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编辑工作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一些新思想的出现和高科技在编辑工作中的运用,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果编辑人员,仅会做做标题,改改稿件,画画版等,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飞速发展的新闻出版事业的要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的到来,使得整个编辑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引发编辑主体重构,也给编辑客体的发展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编辑客体的形态日益从单一符号模式走向多元符号模式;编辑客体的传播方式从整体流通转向单篇传播;编辑客体的生产方式从专业生产到协同生产转型;编辑客体价值实现方式,也将从“二次售卖”转向“增值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加强编辑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编辑队伍的变化及对图书质量的影响 近几年,编辑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下述三方面。 1.新聘编辑人员大大增加 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各出版社都不同程度扩大了出书规模和领域,上品种,上码洋,力求做大做强。全国图书品种增长迅速,由2001年的十五万多种上升到2005年的二十二万多种,短短4年就增加了七万多种,但销售册数始终在70亿册左右徘徊。为了完成急剧增加的图书策划和加工任务,出版社纷纷扩大招聘,加上老编辑逐年退休,出版社也需要补充新编辑,新聘编辑人数急增。  相似文献   

12.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13.
一、编辑活动的本质是文化选择。在编辑活动这个大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什么中介来实现的呢?从哲学上来回答,那无疑是编辑实践,也就是编辑学界普遍认可的文化选择。文化选择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对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收集和整理是编辑活动的滥觞,即编辑活动的起源本身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编辑工作中的拟订选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媒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报纸编辑学正逐步向综合型、统筹型、应用型合而为一的新兴社会科学演进。这种新的发展态势,促使各新闻单位,对编辑工作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编辑职能作用发挥空间的期待,也越来越大,这既为编辑提高水准.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严峻的课题与挑战。作为报纸编辑,应当认清形势,明确责任.适应要求.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5.
孙晶 《现代出版》2001,(4):50-51
编辑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编辑活动与编辑素质的理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多限于编辑工艺学的层次,较少把编辑活动置于传播学的大学科背景下进行思考。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编辑活动的内涵和价值,从而真正认识编辑应具有的素质,就必须从编辑学的传播学背景着眼进行分析。一、传播学意义上的编辑活动作为传播活动一个关键环节的编辑活动,具有与编辑工艺学意义上的编辑活动大不相同的内涵。这里,1999年版《辞海》对“编辑”定义的修订值得引起注意。1979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出版业的一个关键层面——编辑.如何面对日益市场化、日趋激烈的世界出版大势,以世界化的编辑角色来审视出版业的发展做好编辑工作.已经至关重要。本书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回答了美国编辑的编辑分工、编辑思想、编辑理念,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美国编辑人在做些什么和他们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激励与激励编辑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从事的是文化选择、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创造性精神生产活动,编辑实践活动的特质使得编辑的劳动具有隐含性、复杂性和难于度量等特点。正是编辑劳动的这些特点,为编辑管理带来了许多困惑。倘若管理得太死,可能压制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窒息编辑的创造活力;如果管理过于松懈,有可能导致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现象。建立什么样的编辑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编辑潜能,调动编辑的积极性,激发编辑的创造性呢?在我看来,惟有以人为本,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编辑管理制度。一、有效的激励是激发编辑潜能的催化剂相对而言,编辑的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拥有网络编辑人员超过300万,而传统媒体有编辑记者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现在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与六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变化。2000m以前,有着计算机学科背景的编辑成为各大网站的主力军,但自2000m以后,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重点,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纷纷进入网络大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新闻业的发展变化,编辑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编辑主体地位和编辑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强化。是否有一种整体性、超前性、独特性的创意和创新追求,成了新一代编辑基本的素质要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体会,谈一谈作为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20.
王岩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61-162
全世界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时代,与此同时接踵而来的就是新闻编辑的工作。新闻编辑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而且编辑工艺也产生了变化。对于这样的变化,对于我们新闻编辑既是一样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利用这种时代的变化,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进而运用不一样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