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综述得知,由于视觉的缺乏,盲人的空间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的空间表征形式呈现序列性,与明眼人整合性的场景性表征相对,这种缺陷往往对定向行走及空间任务造成不利影响.而相关研究指出,计算机虚拟技术利用交互界面的仿真优势提供了一种补偿机会,即让盲人在模拟现实的虚拟环境中自由、安全地探索,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听觉、触觉和动觉等多通道信息感受环境,提高其空间表征水平,使盲人提前熟悉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定向和行走.本文介绍了盲人空间表征的形式、计算机虚拟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利用这种技术改善盲人空间表征水平的机制及相应的实证研究,最后指出了虚拟技术在应用于改善盲人空间表征的系统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用此技术来提高我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盲生的定向行走中,"定向"和"行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技能:"定向"是指盲生在环境中确定自己方位和与周围物体位置关系的思维过程;而"行走"是指盲生从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的行为活动。准确"定向"是盲生"行走"的前提,有效"行走"是盲生到达目的地的保证,两者紧密  相似文献   

3.
10月17至18日,全国盲校“定向行走”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各省市盲校的80余名代表围绕定向行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定向行走教育教学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定向行走是盲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盲生回归主流社会的基本条件,对促进盲生独立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定向行走是盲人的重要生活技能之一,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盲人独立外出行走能力差,影响到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因此,定向行走教学问题应该成为盲校重要的教学内容。文章围绕过马路这一盲生定向行走教学的重点,从学校教育对盲生过马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盲生过马路能力的教学策略、盲生外出行走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品德教育教学上的优势和可行性,探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和虚拟环境学习的融合过程及虚拟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影响的心理机制,重点分析虚拟学习环境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6.
康复课是盲校的主要特殊课程,是对盲生进行缺陷补偿的重要途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康复课包含综合康复与定向行走。综合康复指包括认识初步、生活指导、感觉训练、社会适应、行为矫正等若干领域的康复与训练。定向行走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设施等环境中安全、独立、有效、自然地行走。  相似文献   

7.
张洪茹 《学子》2013,(12):89-90
盲生由于视觉的缺陷,导致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要比视觉正常的人差,并且方向感不强,这些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一种替代作用,虽然盲生可能看不到身边的物体,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存在。定向行走这门课程可以通过训练盲生的视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触觉、皮肤觉等等器官的功能,来帮助盲生掌握各种定向方法,有一定的方向感,让盲生能够独立的、安全的、有效的行走,从而帮助盲生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复杂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导航运动,空间导航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空间表征的准确性。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人们需要选择特定的参照系进行空间表征。空间参照系分为自我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有研究者还提出了内在参照系的观点。儿童的空间表征经历了由自我中心编码到客体中心编码的发展过程。界标是一个表示物体空间位置的参照物,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进行空间表征时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复杂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导航运动,空间导航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空间表征的准确性。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人们需要选择特定的参照系进行空间表征。空间参照系分为自我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有研究者还提出了内在参照系的观点。儿童的空间表征经历了由自我中心编码到客体中心编码的发展过程。界标是一个表示物体空间位置的参照物,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进行空间表征时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盲人对熟悉环境的空间表征对于盲人的空间认知和定向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摆放模型的方式,探究了盲人对熟悉环境空间表征之特点,结果发现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造成了不利影响,先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弱,不能够对环境形成整体的理解,而后天盲被试对环境空间表征较为精确,表现与明眼人相当.性别和环境熟悉度对盲人熟悉环境空间表征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1、盲人定向行走的定义1.1定向 主要是指视觉障碍人士运用各种感官,包括残余视力,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位置,了解其周围环境的重要事物,如空间的大小和形式,空间中物体的大小和位置及与自己的距离等.空间定向是凭借知觉和空间表象来实现的,这对子先天完全失明的盲人来说有较大的困难.在环境中不会定向,就象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即使学会行走也无法到达目的地.1.2 行走 这是盲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能力.盲人行走之前一定先要定向,确定自己的身体位置,然后才能行走,而且在行走过程中熟悉路线、路标,具有对障碍物的处理能力.要使盲人能完全行走,必须经过导官教师的训练,才能掌握定向与行走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可以实现用户与虚拟环境之间的交互,虚拟数控机床维修环境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在现实环境下,学习者可以在感知认识方面得到感受与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现实环境的结合构建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新模式,在该模式下进行实践教学,学习者从虚拟到现实环境训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得到了提升,为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正成为高校教育教学进化的必然趋势.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传统美术史教学瓶颈的突破,有助于美术作品空间感的呈现,有助于美术作品历史语境的还原,有助于生动教学情境的营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需要营造课堂教学沉浸感,进行课堂教学交互性构建和虚拟环境构想性的打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学资源库的搭建与扩容、技术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和技术平台的优化和革新.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营造逼真的人工模拟环境。虚拟环境通常由计算机生成并控制,使用户身临其境地感知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并通过虚拟现实的三维设备与物体接触,有效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感知行为,从而实现高级人机交互。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科学实验,又称作虚拟实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创建虚拟实验环境.用软件模拟虚拟设备,学生可以像在现实实验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虚拟实验的使用可以减少办学成本,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医学教育应用虚拟现实学习环境的分析及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铁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1):67-70,80
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将会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技术以后另一个研究热点。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是对现实教学方法、思维方式.、感知行为和控制手段等的模拟。获取现实环境的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内容。该文的目的是对医学教育应用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做一分析并依此建立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已经在许多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分布式虚拟环境(Distributed Virtual Environment,DVE),也称为分布式虚拟现实(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DVR)、网络化虚拟现实、多用户虚拟环境等,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它利用网络将不同地方的节点加以联结,构造一致共享的分布式虚拟现实环境,进一步拓展了虚拟现实研究与应用的范围,在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综合性实用信息技术,它融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与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于一体,为人们建立起一种逼真、虚拟、交互式的三维空间环境,并能对人的活动或操作做出适时准确的响应,使人仿佛置于现实世界之中。虽然这种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但它又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故称为虚拟现实。它所生成的视觉环境是三维的,音效是立体的,人机交互是和谐友好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将为学习者创造一种流连忘返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个新型教学媒体,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能够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名参与者,这对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具有先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对盲聋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了个别化教育档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补偿教育活动,如对聋生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和听力康复训练;盲生开展定向行走训练等.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并驱动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的教育虚拟环境的构建。为此,文章基于97篇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教育虚拟环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教育虚拟环境对学习效果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教育虚拟环境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实验周期学习效果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基于VR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最明显,且虚拟环境对中职/高职/专科学段、自然科学学科、1天~1月实验周期的学习效果影响最大。基于此,文章提出改善虚拟环境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建议,以期为开展教育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