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自由 《湖北教育》2004,(19):46-47
“把‘话’变成‘画’”,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这里的“话”,指的是课文中作者用来描写形象的语言文字;这里的“画”,则是读者阅读的头脑里浮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两者连起来,就是把作者用语言文字描写的形象,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变成读者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画面,或者说是脑子里“过电影”。  相似文献   

2.
把话变成“画”──培养再造想象能力的探索课浙江宁波市东郊中心小学邵未华“把话变成画”,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读者头脑里活生生的画面,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过电影”,心理学上叫“再造想象”。而造想象是一种极为重...  相似文献   

3.
"把话变成画"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学生头脑里活生生的画面。用通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教给学生把“话”变成“画”的阅读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叙述、描写、说明,小学生常常觉得抽象,把“话”变成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阅读作品是一种以再造想象为主体的形象思维活动。这种形象思维活动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者想象过的事物。其特点就是使语言文字(或非语言文字,如符号、图画等)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形象历历在目,呼之欲出,“能在纸上见其声态”(鲁迅语)。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学到这一点。因为作家总是以其独特的奇思  相似文献   

6.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课文语言的形象再现.阅读心理学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把语言文字与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结合起来,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换过程,在想象、联想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儿童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表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的确是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再造想象能力是根 据文章的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文 章所描述、说明的事物形象的能力。 再造想象是从语言文字中认识客观 事物、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中介和基础。再造想象能力是想象能力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8.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福建特级教师叶存铃一、形象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显示形象。在阅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再造想象,运用多种表象去补充视觉表象,从而把课文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展现在眼前,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成为可感知的画面。直...  相似文献   

9.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作者是从"失望",变成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荷花》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公园里荷花的美景和作者感受美景的真情,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景情相融景更美的活的画面。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注意通过画面和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荷花》全文有5个自然段,教学可分3个意义段来进行。第一段写公园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第二段(2、3自然段)写荷花的美丽。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段(4、5自然段)写作者仿佛变成荷花时产生的幻景。这是课文教学的难点。《荷花》的图画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家刘勰曾对想象力的作用有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欲通万里。”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有关专家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类型,在此侧重就培养中师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谈谈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的心理过程。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显重要,特别是在记叙文、诗词的阅读教学中,中师生如能通过再造想象去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往往能产生一  相似文献   

12.
语言文字中蕴涵着一幅幅画面,文字的画面感、美感使语言充满了魅力。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需要多种心理功能有效协调。文字通过读者多种心理功能的解读,被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这就是读者理解作品的过程。的确,"读出画面"是教者研读教材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备课时,一边读文字,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这样听到声音,闻到味道,触到温度,人物形象丰富了,景物特点鲜明了,读出了话中之画,读懂了话外之音,人物形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一、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所谓走一个来回,是说读一篇课文至少要有"来"与"回"这两个过程."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的升华.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阅读时,根据作者的描述或图样,会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这一过程,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再造想象.很难想象,人如果不通过或缺乏想象,如何能进行阅读.哪怕是听广播、朗诵,一样会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新的画面. 我们的阅读,也许并非立竿见影.但我们所有的阅读所得,都会不自觉、不可抗拒地进入我们的大脑中,只是有的储存更久,印象深刻,有的似乎风一样消散于我们的记忆之外.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文章里走一个来回."这话既精辟又形象.所谓"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主旨等;所谓"回",是指把课文读通读懂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的.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造想象.因此,锻炼创造想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创造想象是人们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特地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比起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或图画、音乐在脑海里浮现出某一事物的形象)创造想象是更复杂、更富有独创的高级想象活动.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没有创造想象,便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尤其是创造想象的能力.讲授文学作品时,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和景物,步入画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更要使他们有创造想象的机会.有位教师讲了《桃花源  相似文献   

18.
正诗歌是最精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描绘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又丰,妙不可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仅一"绿"字,就把我们带进了"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境界。考试中的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其实,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画面描写技巧。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  相似文献   

19.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落景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一、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明确重难点体现夕照迷人景观,重点在于三个连续的画面,即“夕阳下的房顶”“夕阳映着钻天杨”“夕阳如火将黑暗照亮”。初读课文时,根据教材“预习”中“把你喜欢的句子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画(画句子)、交流,从而找出描写这三个画面的重点句和难点句。二、想象画面,细心品读,感受夕照美作者在描…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充分拓展其学习空间,以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一、把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内容片段如同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让这些画面浮现在学生头脑中并令其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学习《赵州桥》,就让学生用积木做模型,体会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学习古诗,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话”变成“画”,再将“图”与诗结合起来欣赏、讲解,把“画”还原成“话”。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课文有5幅插图的话,第五幅图应该画什么、写什么?学生兴趣盎然地动脑筋想、动手画、动笔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出来采用娱乐活动(如演课本剧、举办故事会、配乐朗诵会等),引导学生学语文,如学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就让学生学当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这幅油画。任务一布置,每个学生都开始仔细读课文,思考怎么来讲解,学生都学得格外认真。三、创没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实践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情境,把教室变为商店、医院等,用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